历史上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其实,陈仓就是历史上的故道,也称散关道,因为此路要经过秦岭山脊上的一座重要关隘——散关;还称青泥道,因为此路中段要经过险峻泥泞的青泥岭。元、明、清时期修筑的连云栈道是取此路的北段,经陈仓、散关至凤州,再折向东南,合褒斜道南段,由褒谷出山;而从凤州之南的连云寺村,还有一条经百丈坡到沔县(今勉县)的支路,称为陈仓古道.为了与这两条线路有所区别,又有人把故道称为嘉陵道或凤州兴州汉中道。
在蜀道北段诸线中,故道是里程最长的一条。据唐宋各地方志记载,其长度在600公里以上,途中除了要翻越散关附近的秦岭正脊分水岭外,还要攀越青泥岭、马岭、老爷岭等山和嘉陵江、汉水以及这两水支流间的分水梁八九处。与其他线路如褒斜道、傥骆道、文川道相比较,长安、汉中间的故道迂回曲折,里程要多出150乃至250公里。但是,故道不仅包含了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上的宽平大道250多公里,而且其谷道部分,除若干险段外,嘉陵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川道一般都是比较开阔的,河谷重阡陌相连,物产丰富,居民稠密,村落市镇众多,秦汉时期就在沿线山区设置有故道池、沮县等三个县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唐朝更在这里设置了凤州和兴州两个地区级的行政单位治所,县级单位治所也由三所增加为梁泉、黄花、两当、河池、长举、顺政等6所。因而官员商旅由此道往来,物资供应无匮乏之虞,安全保障也很少发生问题。所以,不仅承平时期使用频繁,战时大量物资和人员的通过也多采用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