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宜昌社会管理网格化
11月4日下午,宜昌市西陵区土城路社区。6号网格员屈金玉正拿着笔和本子,在绿萝路65号小区里逐一登记着车牌号码。“现在杂居小区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有的挡住了消防通道。我登记信息后,一是向上级报告研究解决方案,二是便于及时疏通,以防万一啊!”屈金玉说。
在宜昌,市民称网格管理员为“格格”。
见到屈金玉,95岁的王宗秀老人上前拉着她的手:“我有么事,找你们‘格格’就可以了!生活在网格里真幸福!”
屈金玉是宜昌市1203名网格管理员中的一位。她管理的绿萝路61、65、85、87、89号均是杂居小区,总共188户。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目标,她在2012年度网格员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是宜昌市网格员中唯一的市级劳动模范。
2011年春,宜昌市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203个网格,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管理“一本三化”新体系。“格格”是“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他们“一日双巡”,入户调查,零距离、全天候服务。通过装备的“社区E通”,将房屋楼栋、实有人口、特殊人群、城市部件等信息变化,随时现场采集、同步传送。大到传达国家政策、协助打击犯罪,小到下水道维修、调解邻里纠纷等,社会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
宜昌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服务格局全面形成,推动了社会管理主体的重新回归。
现在,宜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网格,民警进网格,城管进网格,工商进网格……好事在网格办理,矛盾在网格化解。
(通讯员 蔡钧庭 丁远国)
全域谋划、城乡无缝对接——
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
“没想到,我们可以报销这么多医疗费,幸亏有城乡一体化改革。”4日,记者面前的张文秀夫妇一脸灿烂。
张文秀是鄂州燕矶镇路牌村村民。今年4月,她因急性心肌梗塞,治病花了近6万元,欠债4万多元。
6月初,鄂州市医保局按该市医保政策,为她报销了24170元。
9月,《鄂州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出台,按规定,余下的3.5万元医疗费还可报销62%。
鄂州医保城乡一体,起步于2008年。
当年,鄂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迈出城乡医保一体化的关键一步——归口卫生部门的新农合办公室整体移交鄂州市医保局,由医保局统一经办管理医保业务。
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为“城乡居民医保”,统一参加保险、自由选择标准、分类享受待遇。设置两个参保档次,城乡居民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档次。
以缴费差异代替身份界限,实现了“城乡统筹”。
城乡医保一体,只是鄂州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一步。作为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按照“全域鄂州、统筹发展”的思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大力推进综合城乡一体化建设。
着眼于市域1596平方公里,按照经济流向、发展潜力和现实条件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建设主城区和葛店开发区、三江港区、鄂州开发区、鄂城新区、花湖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红莲湖生态旅游度假区7个沿江滨湖新区,构建以主城区为龙头、7个新区为支撑、特色镇为链接、新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型城镇体系,打造“全域鄂州”。
试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至2012年底,鄂州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从 2008年的 2.40∶1降到 2012年的2.13∶1,大大低于全国平均3.1∶1的水平。城镇化率达62.09%,居全省第二位。
目前,鄂州市正在争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张文友 丁国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6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