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首推“BOT+EPC”模式——
咸宁交通投融资改革
5日,咸宁至通山高速公路沿线,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附属设施施工、划定标线,本月底将试通车。咸黄高速公路工程也在紧张收尾中,将于年底通车。
目前,咸宁市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高速公路(含长江大桥)项目共9个,全部建成后,境内高速公路将增至10条,在省内率先铺就市域高速公路骨架网。
咸通高速公路全长虽不到50公里,却创下一个“湖北第一”。2009年,我省首次将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建设任务下放到各市州。咸宁在全省首推“投资+设计+施工+经营”四位一体的“BOT+EPC”模式,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交集团投资该项目。
中交集团2010年再次投资13亿元建设通界高速,去年投资82亿元建设武深高速通城至嘉鱼段。此外,还引进省交投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咸黄高速,投资50亿元建设咸宁首座长江大桥——咸宁(嘉鱼)长江大桥及连接线高速公路。在全国、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普遍存在招商难、融资难的背景下,咸宁交通逆势上扬。
咸宁还在全省率先组建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今年9月底通车的武咸一级公路城区段,是咸宁市第一个以土地置换建设资金的交通公路项目。市交投公司以现有存量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收储新批土地,再通过土地运作积累建设资金。
去年咸宁市交投公司成功入股武深高速嘉鱼至通城段10%,成为全省首个参股高速公路建设的市州。如今,这一全新模式已吸引省内多个市州交通部门借鉴学习。
(记者 梁晓莹 通讯员 梁冕)
由分到统,为现代农业趟路——
孝感创造“龙岗模式”
5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孝南区三汊镇龙岗村。宽阔的水泥机耕路的左边,是大片绿油油的油菜苗,右侧是刚播种的小麦地,不远处的晚稻田里,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欢歌。
同行的村支书刘顺田说,3年前村里劳力大量外流,别说小麦、油菜,就是一季稻谷许多农户都不种,龙岗曾挨批“抛荒地大得像飞机场”。
转机,缘自“龙岗模式”的推行。
2011年初,龙岗村等4个村的村集体、699户农户和春晖米业公司共同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湖北龙岗土地股份合作社,前两者以机动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者以200多台先进农机具入股,分别占股51%和49%,日常生产经营由春晖负责。
分配上,龙岗合作社采取“360+X”方式,即不论盈亏均须按每亩360斤中籼稻的国家保护价支付土地租金。在合理提取公积金、风险金等后,剩余利润按股分成。国家惠农补贴仍给农户。土地流转期限18年。
刘顺田透露,今年入股农民的租金、分红即将发放,预计分红收入还会继续增加。入股农民可在合作社或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大多在2万元以上。而今的龙岗村,不再有抛荒田,村集体近两年从合作社收益13万元。
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说,通过“龙岗模式”,集团获得了大量优质而稳定的粮源,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目前龙岗及周边10个村上千户农民以入股形式共向春晖流转土地1.3万亩,加上汉川、应城、云梦、大悟等地多种形式的流转,春晖累计流转土地12.3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粮王”。
春晖集团大力发展粮食收储、精深加工、贸易和优质稻种研发、农副产品物流等全产业链,去年总产值达49.8亿元,同比增长24.5%,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龙岗模式”由“分”到“统”,初步实现了分散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职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记者 李剑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