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进服务功能增强。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使用,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资源下沉,加大整合力度,规范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载体,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深化 “两访两创”活动,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深入开展“四强四优”、“双岗双号”(党员示范岗、巾帼建功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联创活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发展。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和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在社会组织中开展“三进三促”(进企业、促发展,进农村、促增收,进社区、促和谐)活动,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4、推进服务方式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依托和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在农村推广“支部加合作社(协会)加农户”模式,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社区全面学习推广百步亭工作法,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健全以党组织关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物业服务、社会化志愿服务和无偿低偿便民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在其他领域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承诺服务、示范服务,真正为服务对象办实事、为人民群众解难题。
5、推进服务保障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和基层干部保障待遇的政策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水平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提倡各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村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解决难题。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6、推进服务机制完善。总结推广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健全基层干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完善机关与基层党组织“双联双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落实乡镇(街道)干部驻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联户制度,定期走访帮扶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推行县(市、区)委每年、乡镇(街道)党(工)委每月召开一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会议制度,健全上下沟通、共解难题机制。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服务群众制度。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