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也。”
2020年,殊为不易,艰苦卓绝
疫情、汛情叠加,战疫、战洪并行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挑战前所未有
但坚强的湖北人民在磨难面前毫无惧色
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湖北一直在勇往直前
“两端”的脱贫攻坚力量——超大城市摆脱绝对贫困的武汉经验
在湖北乃至中国中部,武汉是龙头城市,目前该市885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1个贫困村,2018年全部脱贫出列,提前2年完成预定工作目标。拥有超千万人口,武汉充分挖掘巨大的城市消费潜力,畅通扶贫产品销路,激活需求端,巨大需求逆流而上,塑造符合市场秉性的扶贫产业端,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脱贫攻坚之路。(查看详情)
大美襄阳的三年一诺
大美襄阳,三年一诺成真,一起感受襄阳之变——变快了。东西轴线全线开工,苏岭山大桥、凤雏大桥通车,断头路打通,城区交通功能提升;变净了。新建改建183个公共厕所、90个垃圾转运站;变靓了。40家农贸市场改造升级、341条背街小巷、34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查看详情)
绿水青山铺就幸福底色 ——宜昌市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
宜昌,这个有着“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美誉的地方,如今已成为绿色乡村振兴的标杆样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昌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基础、抓重点、补短板,加速绿色崛起,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本。(查看详情)
活力大冶 大步走来 ——黄石大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大冶,素有“江南聚宝盆,百里黄金地”的美誉。伴随着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定格,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五大振兴”为目标,以“五大创建”为抓手,谱写出了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查看详情)
鸟瞰十堰“香菇小镇”:奔小康安居地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又名香菇小镇,于2018年底建成,郧阳区4200余户15000余名贫困人口在这里集中安置,是全省最大易迁集中安置点。社区配建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和5万平方米袜业扶贫车间。大部分易迁户靠着配套的香菇扶贫产业园和袜业扶贫车间,换新业、拔穷根,安心奔小康。(查看详情)
从农民工到蓝领专家,李树贵的生活一次次“起吊”:我和鄂州一起长高
李树贵来自贫困农村,初中一毕业,17岁的李树贵走出大山,走南闯北讨生活。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建筑小工,他最终与塔吊结缘。从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机管员,负责近10亿元的大型机电设备,李树贵成为名副其实的“蓝领专家”。从一穷二白到月收入过万元的不断跨越,李树贵最深切的感受是,只要奋斗就能搏出海阔天空。买房买车,在城市安家,李树贵的人生,如同一次次被塔吊吊起,随着城市一起长高。(查看详情)
57个省级美丽乡村扮靓荆门
农村美,荆门美。2018年起,荆门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荆门市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337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并将2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查看详情)
孝感12.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孝感市克服疫情影响,以“六个一批”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6月上旬最新数据显示,孝感市已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28285人,比2019年该市贫困劳动力就业总人数超出7267人,初步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不降反升”目标。(查看详情)
梦里水乡迈进小康 ——荆州洪湖小康生活走笔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创作于1958年。时隔60多年之后,歌词所描绘的美景,越来越美,所抒发的深情,越来越深,因为如今的洪湖人民已经昂首迈进小康社会。居住环境已不是当年渔民所能想象,生活水平更是翻了好多倍。现在洪湖人民唱这首歌时,唱得比以往更动情,更动听。(查看详情)
大别山中,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 “不服输,才会赢”
黄冈作为大别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已累计实现百万以上人口脱贫。脱贫致富的情况各不相同,共同的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服输,才会赢”。金秋十月,记者来到黄冈,先后采访了三个“不服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记录下他们“蝶变”为乡村致富带头人的精彩人生故事。(查看详情)
光伏发电站助力咸宁通山97个贫困村脱贫
“通山,通通是山!”“八山一水一分田”,很难找到一块平地,怎么脱贫致富呢?该县光照充足,何不建光伏发电站?通过可行性调研,2015年以来,国网咸宁通山县供电公司将光伏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着力点,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提供并网及运行管理服务,及时结算发电效益,助力脱贫攻坚。两年多时间,通山县97个贫困村建成103个分散式光伏扶贫电站和2个多村联建集中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规模2.15万千瓦,每年发电约1574.51万千瓦时,每年可为农民增收661.29万元(不含政府补贴)。(查看详情)
随州广水乡村绽放“美丽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带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打造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是广水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目前,广水市有2个村分别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7个村入选湖北美丽乡村。(查看详情)
恩施州10万山民吃上“旅游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恩施州探索建立“景区发展带动、乡村旅游拉动、特色民宿助推、文旅融合引领、养生度假助力”五大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助推旅游产业和群众脱贫增收进入“快车道”。近年来,恩施州充分利用良好的高山气候环境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度假旅游业,让四海游客吸氧洗肺、养生度假,催生旅游地产、乡村度假型酒店、农贸等配套产业,每年吸引50万以上游客到恩施州消夏度假,平均居住时间达1个月以上。(查看详情)
“千企帮千村”惠及仙桃五千贫困人口
“千企帮千村”行动开展以来,仙桃市工商联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商会)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通过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发挥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截止2020年5月21日,全市参与帮扶企业95家,结对帮扶全市95个贫困村,建立帮扶项目36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18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5000多人。(查看详情)
15万亩稻田推行生态种养模式 潜江“虾乡稻”俏销一线城市
虾乡公司的水稻基地,一望无际的田野生机勃勃。这边,橙黄的稻谷压弯了腰;那厢,收割完的虾稻田正在上水。“从吃饱到吃好,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营养。”董事长刘军说,虾乡公司瞄准市场需求,专注绿色、生态,打造高端粮食品牌,正在探索一条优质高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之路。(查看详情)
844变621—— 天门乡村“合”出新生机
2018年8月起,天门市开展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旨在解决村级组织过小过散、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在村民住房不变、土地不变的前提下,原则上,总人数在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两委”班子、集体资源资产合并。当年,844个行政村整合为621个,减少223个。两年来,资源整合效果初显,乡村正焕发出新生机。(查看详情)
神农架大九湖村民“搬”进幸福生活 户均存款超过20万元
“过去不敢想的好日子,如今都成了现实!”43岁的覃万梅是土生土长的大九湖人,20多岁时外出打工,2010年揣着500元回到家乡。搬到坪阡古镇,她陆续开起原生态土菜馆、爷爷的疙瘩火、奶奶的土吊锅等5家特色餐厅,可同时接待3000名游客就餐。今年,覃万梅成立了疙瘩火餐饮公司,要让大九湖的特色餐饮走出神农架。“在坪阡古镇,像覃万梅一样,搬迁移民家家有店铺,户均存款达到20万元。”2019年,全镇接待游客60余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查看详情)
为努力向前奋进的你们点个赞!
希望你们未来的日子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