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流金岁月 中国光谷的时代回响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09:43 来源: 湖北日报

光谷地标“马蹄莲”。

昔日的光谷广场。

1987年6月8日,武昌丁字桥108号,中国第一家科技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诞生。

1976年3月,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一个简陋实验室里,赵梓森用“土法上马”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

东湖科学城未来一路效果图。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与全球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国内很多地方出现学习美国硅谷热,希望抢占科技制高点,在新兴领域有一席之地。

武汉这座曾有着无限荣光的老工业城市,却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期。

在发达国家及沿海城市产品的冲击下,武汉的冶金、纺织、机械、轻工、化医、建材等传统产业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寒冬,拥有百万产业工人的城市面临着调整、转型的艰难选择。如何找到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成为摆在武汉面前的出路问题。

随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诞生。一场影响城市发展轨迹的科技巨变,在东湖之滨星火燎原。

几经东进南扩,当年的“东湖技术密集经济小区”,如今已成为“芯光灿烂”的中国光谷,在全国创新版图上占据重要一极。

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2020年,光谷GDP跨越2000亿元大关,用创新引领武汉经济结构转型完成关键一跃。

行走在518平方公里的光谷热土上,逾10万家创业公司,在科技大潮中跌宕起伏,一路向前。

1988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挂牌

1984年,武汉市召开“新技术革命武汉对策讨论会”,决心筹建东湖技术密集经济小区,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这一决心,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985年,东湖成为全国最早试办的5个新技术开发区之一。

沿武珞路、珞狮路、广八路,“科技一条街”迅速兴起,大胆接纳科技人员“下海”兴办科技企业。

1987年,武汉丁字桥108号,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诞生。

1988年6月,武汉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若干试行规定》及其实施方案;12月5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挂牌。

当年,“科技一条街”集聚企业达到700家。

1991年,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26家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光谷的征程,自此开始。

2001

“武汉·中国光谷”扬帆起航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德修,受美国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开展高科技创业的灵感启发,首次向武汉市政府提出《关于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光谷”的建议》。

同年3月,许其贞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1331号提案”,建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是年5月,杨叔子、熊有伦、赵梓森、周济等26位在汉院士和科学家联名上书,恳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2001年,东湖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扬帆起航。

2009

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9年至2016年,是光谷不折不扣的“国家战略”年。在这7年间,一系列国家战略密集落地光谷。靠着“小米加步枪”、草根创业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城郊之土,完成了登上自主创新国家舞台的关键一跃。

2009年3月,中关村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省委闻讯后立即指示武汉和东湖高新区全力争取。

同年12月,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成为继北京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动议到获批,仅用了9个月。

示范区获批第二年,光谷全面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国内光通信巨头烽火通信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首次试水股权激励,20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公司股份,成为国内第一家员工持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2015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出台

2015年,被视作“光谷基本法”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当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共49条,覆盖管理体制、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法治环境等9个方面。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下放审批权和改革创新的容错免责,成为最大亮点。

“光谷基本法”坚持“无违无禁即可”,鼓励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明确简政、彻底放权”“倾其所有、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地给予示范区政策支持。

2017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武汉自贸片区70平方公里全域位于中国光谷核心腹地。

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让光谷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踏上了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新征程。这是自百年前汉口开埠以来,武汉释放出的对外开放最强音。

同年,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顺利通过验收。

截至目前,开放的光谷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联系,聚集外企逾千家,世界500强企业过百家,每年来往外籍人士3万多人,外贸出口总额占武汉60%。

2018

三十而立,“世界光谷”征程开启

2018年,东湖高新区建区30周年。

2018年4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武汉光谷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三十而立的中国光谷,带着新时期的创新使命,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光谷”新征程。

这一年,东湖高新区发布《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这是全国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发布的面向2035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这一年,国家海关总署正式批复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运行;全国首个自贸区商标受理窗口,在光谷公共服务中心启动运行。

这一年,经过30年创新创业的孕育,光谷高科技企业迎来密集上市潮:锐科激光在深交所上市,成为2018年我省首家A股上市企业;明德生物在深交所上市,是光谷生物城建设十年成长起的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长飞公司回归A股,登陆上证所,成为中国光纤光缆行业以及我省首家A+H上市的企业;天风证券在上证所挂牌,成为我省第二家上市券商。

2019

光谷GDP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

2019年,光谷GDP达1876.77亿元,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这标志着工业重镇武汉,在经济结构上,开始“腾笼换鸟”。

这一年,光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投资增幅、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均居武汉第一。

这一年,中国光谷正式提出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未来3年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创新横轴、豹子溪生态廊道为生态纵轴,打造世界级“黄金十字轴”。

2019年,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中,武汉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深圳和上海张江。

2020

光谷科创及生态两大走廊崛起

2020年,光谷GDP跨越2000亿元大关。这是继2019年GDP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后,光谷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光芯屏端网”与生命健康两大万亿集群磅礴崛起。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以武汉6%的面积,创造了该市12.8%的GDP,武汉经济含“新”量进一步提升。

同年,光谷正式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为光谷未来30年创新发展制定蓝图。核心区建设同步启动,将以大走廊为纽带,拉动“武鄂黄黄咸”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

与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形成“黄金十字轴”的光谷生态大走廊,链接水系和山脉,规划建设面积超过纽约中央公园。

2021

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

2月18日,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省政府作出科技强省重要部署,大力推进武汉创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6月1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全面启动,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将集中布局建设代表国家实力、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群。

东湖科学城位于光谷东部,横向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所在的高新大道,纵向依托“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聚集的未来大道,整体统筹范围达1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260平方公里。

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启动,标志着我省在推进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两个中心”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纠错】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