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当古人走进美妆直播间 浓妆淡抹 总相宜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8日08:1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唐寅《嫦娥执桂图》局部    《对镜仕女图》轴(局部)(清)

《彩绘立俑》(西汉)

竹篦箕

陕西考古博物馆的青铜小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四季流转,又至夏意正浓。

若披夏风为裳,掬水月斜簪,怕也要道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不信你看,当夏夜“一阵风兼雨”,李清照也不忘对着她那菱花镜子化个“淡淡妆”!

当然,梳妆打扮可不是女人的专利。

这点从前段时间引发关注的一件文物上得以证实——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展有一件精致的青铜小罐。据考古专家研判,该小罐应产自春秋时期,罐内还有部分残留物,可能为圈养的牛油脂,这被认为是中国迄今最早男性面霜,且具有美白功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假如古代男女走进直播间,分享炎炎夏日里的妆容心得,你会为谁点亮粉丝灯牌,又为哪件好物心动呢?

姐姐妹妹抢先购

“浅施檀色注歌唇”

■主播:贾宝玉

■话题热点:古代口红色号有多绝

在古代,口红被称作口脂、唇脂。唇脂的实物在湖南长沙西汉墓葬中有所发现,出土时,还盛放在精致的小漆盒内。这抹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唇脂,再现时依旧明艳。

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肖宇强对女子妆容颇有研究,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于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立俑也令其印象深刻,“我们可以看到立俑面部有明显的装饰痕迹——敷白粉,墨绘眉目,朱绘两唇。”

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出土了101件彩绘立俑,其面部、神态、发式基本相同。除了彩绘立俑,同样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双层九子漆奁,也说明“化妆、护肤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介绍,唇脂一般以朱砂为主要原料,也有用红花制的胭脂作唇脂。极目新闻记者翻阅《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发现,文中对此恰有提及,“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

武汉早期汉服文化传播者珞雪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因各色红花的颜色不同,古人制出的唇脂色也深浅不一。古代口红色号有多全?我们不妨看看北宋《清异录》记载的晚唐唇色:“石榴娇、大红春、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

从明艳石榴红至适合打造夏日裸妆的浅粉檀色,唇色应有尽有。真真只要口红色号选得好,贾宝玉也要对你说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

油头朋友别害怕

“风露气入霜蓬根”

■主播:苏轼

■话题热点:跟着北宋大文豪防脱发

临近三伏天,很多人都被夏日油头困扰,那长发及腰的古人是如何控油洗发,保持仪容得体呢?

肖宇强介绍,在我国古代,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的影响,古人不会轻易剪掉头发,而是将其盘扎起来。是故,长发的清理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有学者提到,古人大多使用洗米水来清洗头发,从现在的科学角度来看,洗米水中含有微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吸附头发上的污垢,故能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此外,某些植物果实也成为古人常用的‘洗发用剂’——皂角和猪苓即是此类。皂角具有一定的清洁、去污功能,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肥皂’一词即是从皂角引申而来。”

除了用洗发用品清洁头发,用篦子去发垢也是古人洁发的方式。现藏于常州博物馆的竹篦箕,于1976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南宋墓出土,有两面单排齿。我们从细密的篦齿不难想象,这把篦子一定是刮头皮屑和虱子,告别“油腻”的好帮手。

篦子洁发,齿比篦子稀疏的梳子,可是古人“欲发不脱”的秘方。

你或许猜不到,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曾在寂寥的夜晚,经历过“月亮不睡我不睡,我是秃头小宝贝”的煎熬。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再这样下去,发际线越来越高,怎么办?苏轼请医生、遵医嘱,“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终于,脱发情况得到缓解。于是他激动叹道,“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除了苏轼,南宋大文豪陆游或也梳不离身,他在《杂赋》诗中曾写:“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一头蓬松且浓密的秀发,试问哪位朋友不想拥有!难怪这位注重养生的大叔,心情不好时也要梳头,“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啊!

臭美男孩看过来

“傅粉贵重重”

■主播:曹植

■话题热点:中国迄今最早男性面霜

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男人也不例外。

2017年,考古专家在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一处男性贵族墓中发现了一个精美的密封小罐,罐内保存有6克的残留物,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而这个小罐,正是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亮相“出圈”,走向大众的男性面霜。

据陕西考古博物馆官方介绍,经过数年的科学分析,其中的残留物为一水碳酸钙和动物油脂,将它们混合后,考古学家发现有美白的效果。这一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男性面霜,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或许说明,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就不乏追求精致的美男子了。

提到中国古代肤色白皙的美男子,你会想到谁?是“掷果盈车”的潘安、“美如珠玉”的卫玠、“傀俄如玉山之将崩”的嵇康,还是“才武而面美”的兰陵王?悄悄告诉你,那位写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京城爱情故事的曹植,也是位清秀美男。《魏书》记载,“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敷)粉。”可见曹植也爱敷粉美白。

当然,“傅粉贵重重”也好,“却对菱花淡淡妆”也罢,追溯历史,我们可从无数经典诗词、珍贵文物中,一窥多样的梳妆情态。古人对美的追求令人惊叹,欲解锁更多古代妆容文化,且听“文博艺览直播间”下回分解。

■本版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新华社、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常州博物馆官网

今日生僻字

lián

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