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湖北宣恩:有理大家评,评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13:38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通讯员 邵贞溪 吴远高 李军霖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广“有理大家评”工作模式,借鉴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用好乡村综治中心这个抓手,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用善治之笔描绘侗乡靓丽“枫”景。

实体运作,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

因为山林界址模糊,这让中村坝村村民陈某和龙某起了纷争,由“好邻”变“仇人”,这一闹就是五年多。

为解开双方心结,今年3月21日,晓关侗族乡综治中心组织中村坝村“群众评理团”召开“有理大家评”活动。

为使大家真实直观了解争议焦点,中心把“有理大家评”的地点就选在争议山界处。经实地查看后,“评理团”成员耐心倾听诉求,就问题一一提出意见建议,最终为积案画上圆满句号。

组织调解、化解矛盾、走访反馈……晓关侗族乡的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奔走,让各类纠纷止于诉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近年来,该乡不断规范乡村综治中心设置,在乡便民服务大楼设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信访、综治四个功能区,设置了工作流程图、运行机制图和网格划分示意图,明确收集整理中心台账、资料、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各村(居委会)均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建设,明确党支部书记为综治中心主任,辅警为副主任,负责平安建设工作。

乡综治中心牵头,不断推进“1+4+N”模式,每日通过例行会议进行会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四个部门负责人,以及矛盾纠纷所涉及的林权、土地等部门就新发生矛盾纠纷进行集中研判,整合力量解决矛盾纠纷。中心将矛盾纠纷涉及部门统一进行调度并开展一站式服务,到现场开展调解,实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与此同时,村综治中心加强完善源头治理机制,严格落实村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处置“123”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矛盾纠纷排查“近、快、灵、准”优势,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处置。

晓关侗族乡通过对乡村综治中心不断完善建设和畅通机制,实现既有强阵地,又有硬机制,打造成善解基层矛盾疙瘩的“巧手”。

三源同治,矛盾调处“治标又治本”

打蛇打七寸,调解重源头。抓好源头治理,便得其法。既能事半功倍,更能标本兼治。

近年来,晓关侗族乡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坚持一体推进“三源共治”(警源、诉源、访源治理)与警调、访调、诉调对接相结合,形成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交融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矛盾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我们通过建设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立了“四个一”(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矛盾纠纷调处机构,不断推动多元调解纠纷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精准化。通过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建设,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晓关侗族乡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运行中,各村、乡直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参与“三源共治”工作,组建各部门专业调解委员会、村调解委员会等多级调解组织,建立起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今年3月5日,因为老房子没有房产证,沙水田村村民李某办理分户遇难题,心里一时想不通,他一通抱怨电话打到村委会。

村委会并不是一劝了事,而是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乡派出所。还第一时间到李某家做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国土所、派出所和村委会工作人员陪同李某补办了不动产权证。3月8日,李某在派出所户籍窗口成功办理分户手续。

拿着刚打印的户口页,李某十分激动,对工作人员连连称赞。就这样,在“三源同治”机制下,一起潜在访情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晓关侗族乡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用“四个转变”总结“三源共治”的“疗效”——有力解决部门互不统属、对复杂矛盾纠纷容易推诿扯皮的问题,实现碎片治理向集中治理转变;有力破除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不强、处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经常陷入被动局面,实现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有力化解治理手段单一老套、靠突击方式整治,治理效果难以长久巩固等顽疾,实现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转变;有效改变单纯依靠政府监管、片面地把治理等同于管理的现象,实现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

截至目前,“三源共治”开展诉前调解101起,调解成功75起;开展警情纠纷调解72起,化解68起,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行”。

共同缔造,村庄发展“群众唱主角”

基层治理和乡村发展密不可分,治理为发展提供保障,而发展又对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无论是治理,还是发展,群众必须是主角。晓关侗族乡坚持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将其贯穿于治理与发展中,改变“要我干”成为“我要干”,改变“部分干”成为“一起干”。

晓关侗族乡秉持“以群众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原则,让党员干部沉下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方力量共治共管”的基层治理体系。

“我们桐子营村一、二组杨家河段村民共捐款30多万元,义务出工出劳1200余人次,大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齐心想把村庄建设好。”桐子营村党支部书记雷阳介绍。

作为全乡共同缔造示范点的杨家河,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共同缔造打卡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村民素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村民不再做“旁观者”,而是争做“主人翁”。在村庄建设方面,群众自筹资金30余万元,自发拆除老旧旱厕和猪栏、闲置危房7处,投工投劳累计300余个工日;在文明乡风方面,杨家河已完成52座散葬坟墓治理,群众自发提供30余亩土地正在修建集中安葬点;在产业发展方面,村民将闲置房屋、院落动手改造为“田园风光”农家乐和民宿,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建立‘乡级组织、村级动员、群众参与’三级联动机制,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协商,凝聚群众共识,汇聚群众智慧,让群众做主,变‘你和我’为‘我们’,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晓关乡有关负责人介绍。

干净的道路、整洁的院落、连片的茶园、错落有致的凉亭映入眼帘;一个场坝,几条板凳,干部群众围坐一道,为村庄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