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浙皖7个5A景区,有着“最美高铁”之称的杭黄高铁,今年1月下旬迎来首个春运。
从百年前的“徽杭古道”,到如今的杭黄高铁。风驰电掣的速度,印证着区域协调发展的热度。
↑一列杭黄高铁列车驶向安徽黄山北站(2018年12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2018年以来,从投资、科创到公共服务,一系列带有“长三角”印记的合作平台不断涌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实了。
除了打通有形的“断头路”,长三角在医疗、教育和社保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也在加速对接,以打通各种无形的“断头路”。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吨位”最大的展品——德国机床设备“金牛座”龙门铣在会上签约成交。这是中德双方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2018年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18年下半年,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正式实施。2018年9月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 ……通过办好“一张卡”、共认“一个章”,提供更为便利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2018年的统计看,长三角已拥有6个万亿GDP城市,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自贸区、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在改革开放、创新转型方面,布局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点和抓手,“场效应”日益凸显,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优势愈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