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执着守望19年。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形式,丰富多彩的创建成果,生动回答了贫困地区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成为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样本。
如何积聚内在力量打破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尽快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如何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如何避免工业化进程中容易误入的农村边缘化、经济空心化、思想荒漠化的发展陷阱?19年来,竹山县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十颗星,引导农民在争创“十星”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民主意识,走出了一条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激活、积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发展之路。
19年坚持不易,19年探索常新。其活力持续,一方面在于始终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从自身发展实际和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十星的内容和评星标准,为各项工作在农村开展落实提供了抓手;另一方面,在于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组织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正是这种政府需要与群众需求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和谐共振,才不断实现创建活动的升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惠及广大群众。
“十星”涵盖了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创建活动富有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大大增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领导农村工作的手段和能力,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它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过程中前行,才能不断充实、不断丰富,获得蓬勃向上的发展动力。中国农村只有追求物质、精神、文化社会治理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建设才会走向宽广、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