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随州发现中国最早编钟

更多

曾侯乙编钟和建鼓底座:乱世诸侯 千古绝响

发布时间: 2013-10-16 15:25   来源: 文史参考   进入电子报

  神秘的曾侯乙

  古墓发掘之初,被命名为“擂鼓墩一号古墓”,人们并不知道墓主是什么人。这座古墓,不仅在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而且墓前无碑,墓内没有墓志铭、告地册(告地下官吏的文书)、买地卷或简牍铭刻墓主姓名及生卒年月等;甚至在当地百姓的口碑相传中,都无法略知一二。

  从大墓豪华的规格可以判断,墓主确实为一方霸主,一国之君。1965年三门峡市发掘的虢国太子墓,木椁不到15平方米,只有曾侯乙墓的十三分之一;1955年安徽寿县发掘的蔡侯墓,木椁近60平方米;1957年河南信阳发掘的楚墓,木椁为67.5平方米。曾侯乙的寝宫面积,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

  根据墓葬的状况,当时下葬主棺时可能出了事故:在主棺下落的过程中,不知何故棺体突然失去平衡,致使棺上一个铜钮斜插进南椁板,于是主棺东边的铜足不能落地,西边的铜足将椁底板砸出几个小洞,整个主棺倾斜约30度。棺盖因此不能盖严,留下约8厘米的缝隙。就这样,曾侯乙在他的寝宫里斜躺了两千多年,并不时有冷风拂面。

  东椁室置放曾侯乙的主棺,主棺分内外两层,全部彩绘。主棺的东边有8具陪葬棺,西边门洞旁有一具殉狗棺。陪葬棺内都是年轻的女性,年龄约20岁上下,身份或许是曾侯乙生前的侍妾。殉狗棺内有一副狗骨,可能是曾侯乙生前的爱犬。让年轻的生者永远陪伴死者而进入黑暗冰冷墓穴之全部过程,在当时是非常惨烈的。

  曾侯乙墓上万件文物中以车马兵器最多,其种类之全、数量之众、综合功能之强,前所未见。其中射远兵器居多,长杆兵器尤为特殊,且有极为罕见的矛状车軎(wèi),这些都是用于车战的武器装备,说明曾侯乙是一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和指挥官。

  同时,曾侯乙墓随葬规模庞大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曾侯乙墓出土的许多青铜器上都有“曾侯乙作持”或“曾侯乙作持用终”的铭文,兵器上则有“曾侯乙之走戈”、“曾侯乙之用戈”的铭文。据统计,凡铭记“曾侯乙”三字的器物有200多件。尤其是墓中出土的编钟里,有一件镈钟,被悬挂于编钟架的正中,上面的铭文明确记载了是楚惠王赠予曾侯乙。

  毫无疑问,这位国君的大名叫“乙”,并拥有诸侯的地位,尊称“曾侯乙”。据遗骸检测,曾侯乙在世约42或45年,约公元前435年下葬,身高仅1米62,但根据头骨而复原的胸像,却有一股英武之气。

  同是诸侯,头一年,即前434年,北方晋敬公死;后一年,即前432年,南方楚惠王死,其史实均见于《史记》。但在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里,却找不到曾侯乙的任何资料,如果不是曾侯乙墓的出土,这位乱世诸侯怕是要永远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曾国国君的文物为什么在历史上随国所在地出土?这是一直困扰历史学家与考古工作者的难题。最可能的解释就是,曾国就是《左传》里记载的随国,随国就是田野考古所发现的曾国。曾、随一国两名,在东周不是唯一的例子,如晋国曾叫唐国,魏国有梁的别号,吕国又称甫国,州国则称淳于国。

  威震四野的楚国国君,为什么要赠送附属国随国国君如此重器呢?自公元前706年始,到公元前690年间,楚国多次伐随,此后50年,随国臣服于楚。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奔随的事件,是两国关系进入“血浓于水”之阶段的明证。《史记·楚世家》记载了这个故事: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昭王逃到随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的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楚昭王藏在随国公宫以北,吴军已经进抵公宫以南。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但是对于随(曾)国,它最终在政治上成为楚国的附庸,在地域上则纳入楚国的怀抱,其文化染上了楚人的色彩,政体与文化逐渐地消亡了。

  镈钟铭文上的楚惠王熊章就是楚昭王的儿子,为了报答救父之恩,楚惠王才将这如此精美的镈钟送给曾侯乙,以表达两国的友好关系。江汉诸姬尽灭于楚,唯曾独存,也可能就是因为曾、楚两国世代友好的原因。

(本文来源:文史参考 编辑:牛晋阳)
关键词:编钟;曾侯乙墓;叶家山考古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