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走进武汉清掏工内心世界:甘心一身脏换来万家净

发布时间: 2012-08-14 07:5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彭岚 实习生肖君 通讯员周玉琴 丁安

  “等一下,还有点堵到在,换口气,还要下去一趟。”7月26日,记者在如火烈日下见到了朱忠桥师傅,可是见面的环境却并不那么“美好”:3个粪坑的盖子已经掀开,湿热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臭味和酸气,让人作呕;一大堆沾满粪便污物的塑料袋、布条、卫生巾等垃圾堆在坑口边(如图)。朱师傅穿着沾满了粪水的橡胶背带裤,手戴长至手肘的塑胶手套,说话间,他才刚从粪坑里起来换气,他的职业,是环卫工里最脏最累的工种——清掏工。

  “机器干不了的活我来干”

  当日中午,朱忠桥和工友们一起到汉阳区汉汽社区一座公厕清捞。53岁的朱忠桥,是汉阳区环卫集团五公司职工,从事清掏工作33年。

  由于该公厕年代较长,地下的化粪池也是老式的,碗口粗的吸粪车管道伸下去,没一会儿就吸不动了。朱忠桥和工友们拿起工具——长柄的“漏瓢”反复从坑内捞出好几堆塑料袋和垃圾,但还是不行。没有多说,朱忠桥从车上拿出连体橡胶服,快速地穿上,戴上塑胶手套就下到了化粪池。

  忍着难闻的气味和辣眼的感觉,记者趴在坑口,近距离观察朱师傅的坑下作业。只见他站在齐腰深的粪水里,左手紧按住伸入坑道内的吸粪管,右手沿着管口周围摸索、扒拉,一堆堵在管口的堵塞物被他用手捞了出来,“可以吸了!”随着朱忠桥的一声大喝,地面上的工友开动吸粪车,粪水沿着管道源源不断地被吸走。“赶快上来吧。”一直站在坑口的两名环卫工催促着,“一次下去的时间不能太长,化粪池里沼气最重,对人伤害大,危险性也很高。老朱下去清堵,我们要随时看他的反应。”每次下井清淤,因为停留的时间不能长,要快速确定堵塞的位置,就得对管道的走向有很清晰的认识,而朱师傅,早已对汉阳大大小小的119个公厕及其布设的管道了如指掌。

  朱师傅告诉记者,早些年清掏工作全靠人工,现在好多了,有了机械帮忙。不过总还是有机器解决不了的麻烦。“机器干不了的活我来干。”

  记者观察发现,朱师傅随身都带着三样东西,肥皂、毛巾和小桶。从坑下作业一出来,就赶快找水龙头仔仔细细洗干净。记者握着朱师傅的手,发现他的手指甲都剪得很短,甚至都露出了肉,“不能留指甲,容易藏污。做的是脏活,但我们比谁都要讲干净。”

  “年轻人不愿做这脏累活”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在化粪池里工作是个怎样恶劣的环境。弥漫的沼气,漂浮的粪便。看到、闻到的是最污秽的东西和气体,光用想的就已经有点难以接受了。而朱师傅当时进入这一行的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子承母业。坐在记者眼前的朱师傅,皮肤白净,文质彬彬,个头也好,但这个辛苦脏累的职业,让朱师傅在找媳妇时挫折不小。好在遇到了现在的老婆,朴实本分,两人婚后生了个儿子。“他儿子也在搞环卫。”一边的同事插了句嘴,而朱师傅却面显无奈地摇了摇头。原来,他曾打探过儿子的口风,要不要来接自己的班,但儿子却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朱师傅也只得作罢。“其实我也可以理解现在年轻人的心思,他们不愿干这么脏的活。”

  交谈中,记者才得知,其实朱师傅心里也矛盾,为人父母,私心里不愿儿子再干这脏活苦活。但是作为一个老清掏工,后继乏人的尴尬,也让年纪渐大的他心里暗自着急,“体力和技术我都不担心,就担心现在的年轻人不愿也做不长这脏累活。”

  “有色眼镜”让他们很难受

  汉阳区环卫集团五公司的丁书记告诉记者,目前五公司除质检班有3名女同志外,其余都是男性,平均年龄也都四十七八岁。他说,清掏本身就是个很需要体力的工作,随着老一辈的清掏工逐渐步入退休年龄,精力已远不如从前。而年轻人虽然年富力强,但因为对这一行有排斥,工作的继承就成了很大问题。

  去年12月份转业来到城管局的“80后”小邓,是五公司年纪最小的清掏工,在他之前,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臭气、谈不了朋友”等原因离开。去年,母亲也对他下了最后通牒:“再谈不上女朋友,就换工作。”一次他在清掏下水管道堵塞时,恰好碰见高中同学迎面走来,但是却装作没看见径直走开,让他十分难受。朱师傅说,清掏工这个职业遭人“嫌弃”是事实,招人难,留人难,也使该职业面临新老断档的断层。尽管现在的机械化设备已经比较先进,人工下坑徒手清掏的频率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关键时刻,有技术、有胆量、吃得苦的人还是必须有的。然而,有些人在看待清掏工这种脏累职业时,他们的“有色眼镜”确实太伤人。

  记者手记

  这个城市日益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太多像朱忠桥这样可敬可爱的人在辛劳着。他们朴实无华,甚至就是“一根筋”,“我就是把工作做好,没想过什么高不高尚的。”他们的技术经验没有专利权、不是高精尖,却是在一次次跳入化粪池中清掏、一遍遍在粪水中摸索堵塞物时,年年月月积累出的实践结晶。

  朱师傅和小邓的遭遇,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个行业以及许多类似行业工作者的共同点:不被看好、异样眼光、被“嫌弃”。希望社会能用最正常的“眼光”、态度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敬重、关怀以及鼓励。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武汉;清掏工;清洁工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