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韩元俊 姜春媛
“一个字,累!”王志刚斜靠在沙发上,拿着电视遥控器漫无目的地换台,显得心神不定。
“压力山大”最近频频出现在各媒体发布的2012年网络热词排行榜上。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大于去年者,中国内地占75%,位居第一,大大超出全球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为80%、67%。
这是一个时代的群体性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为什么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那么多人却觉得“压力山大”?他们为何如此疲于奔命?
症状:焦虑、提不起精神
31岁的王志刚2002年从东北老家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北京,多年一直混迹于广告圈。攒钱买房娶媳妇,这是王志刚的梦想,也是他孜孜不倦的动力所在。
可是王志刚最近总觉得自己不太对劲,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总有焦虑感,毫无缘由的就会着急,就是休息时也无法放松下来。
更让王志刚感到可怕的还是身体上的不适。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睡不着,或者睡不醒,动不动就浑身无力,有时候想撕开方便面袋子都感觉吃力。“还特别容易忘事,常常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要说什么。”王志刚说,感觉自己突然像个年迈的老头,“年纪不高,血压很高,薪水没涨,腰围涨了”。
就是这样王志刚也无法停止脚步,因为他想在“北京生根开花”。王志刚说,“有了房子才有家,娶个北京媳妇,将来孩子户口就可以落在北京,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人’。”
成为真正的“北京人”是许多“北漂族”努力奋斗的动力。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归属感”一词常常被人们提起。“没有户口、没有房子,始终觉得自己是外来户,今后孩子上学就成问题。”王志刚说。但是,在为理想斗志昂扬地打拼过程中,任何有关教育、保障等“区别身份”的信息总是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败感,压力和惆怅仿佛从另一个方向凭空袭来。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和社会认同,这两者是幸福的主要条件。”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心理督导师韦志中说,一部分人从欠发达地区来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是这个时代的独特风景。这一大批“新北京人”“新上海人”“新广州人”既需要有对所落脚城市的认同感,也需要落脚城市对他的认同感,进而让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产生“家”一般的归属感。
病灶:收入、保障是“病根”
在这样从物质到心理到精神的梦想“照耀”下,王志刚平时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这份靠业绩提成的工作就会在工资单上“给他点颜色看”。他每天都得拼命奋斗。
攒了一笔首付,王志刚开始看房。要么觉得房价太贵,就是觉得位置太偏。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够着了梦想的边缘,但在犹犹豫豫中房价却“打着滚”翻了上去。
2011年2月,北京出台限购政策,非京户籍人士需要提供在北京连续五年缴纳社保或纳税记录的证明。由于跳槽导致社保和纳税证明出现断档,王志刚要想获得购房资格必须再等三年。这回王志刚算是死心了。
“先埋头再苦干三年,看看房价会不会出现奇迹”。他觉得自己实现梦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但是毕竟没有磨灭,“总有一天梦想会照进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超过半数(51.3%)的城市居民表示经济压力大,仅有18.3%的表示经济压力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居民经济压力来源前三位依次是住房(56.9%)、生活成本(49.2%)和子女教育(33.2%),中等以上收入者的经济压力更多来源于住房,低收入者的最大经济压力来自基本生活成本。
工作、住房、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奔忙的身影背后,始终绕不开的还是收入问题。除此之外,社会保障不足也是许多人感到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外,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导致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
处方:个人、社会都要“解套”
12月18日,安徽一位35岁的服装店主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死。看着电视中的报道,王志刚为自己的现状感到害怕,“我可能也患上了‘压力综合症’。”
“压力综合症”是都市白领对精神萎靡、身心透支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总结性描述。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和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等的调查显示,过大的压力会导致“未老先衰”“过劳肥”“过劳死”等情况。据统计,我国每年过劳死亡人数达到60万人。2012年,多起“过劳死”事件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既然暂时无力改变,就要学会自我调节。”王志刚渐渐意识到压力大的严重性,他和身边朋友达成一个共识:正视自身能力与目标,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不因为不切实际或者太过长远的事情而把自己总是搞得那么累,把握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在许多专家看来,摆脱压力不仅需要个人摆正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还需要社会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环境,以及可靠的社会保障。
“每个人都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释放压力、感受幸福。对于客居他乡的人来说,需要再继续经营社会关系作为心理支持,调整心态。”韦志中说,压力就像洪水,蓄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释放,或者和朋友沟通交流,或者通过运动和娱乐来放松,都是十分自然的选择。
仅靠自身的调节还不能完全改变现状。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鲁良认为,现在普遍存在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人事制度等二元社会制度结构,让许多人在获取相应的福利待遇、争取社会认同和获得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面临着很难逾越的制度障碍和观念阻抗,很多人把这种身份待遇的差异与人格的差异、地位的差异和阶层的差异联系起来,无形中造成了生活、工作和交往的压力。
“任何在城市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对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他们都应该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鲁良表示,社会应该从理念、体制和举措等各个层面提供周全的、无差别的社会保障,消除不平等的制度障碍,让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免去后顾之忧,一身轻松地去为美好生活打拼。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