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3亿运营4年“瘫痪” 武汉公共自行车烂尾
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100万人办卡……曾广受关注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了“满街都是自行车”的亮丽风景线,然而4年之后的今天,却陷入“车辆少、租车难”,部分站点瘫痪荒废的地步。“民心工程”成“闹心工程”。
武汉网友“管得宽”近日发帖描述了他的租车经历:从上午到下午,跑了10里路,找了16个站点,都无车可租或无法还车,甚至遭到工作人员揶揄,“坐公交,打出租更方便,为何租自行车?”不少网友跟帖感慨“对公共自行车彻底失望”。
一项统计显示:武汉市近20个租车点,有三分之一的点无法还车,有三分之一的点无车可租。
公共自行车启动之初是另一番景象。2009年,武汉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首批2万辆公共自行车一推出就被热捧,每天一大早就被“一抢而空”。最高峰时,建有上千个站点,近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理租车卡。公共自行车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名片,受到各级领导及市民的称赞。杭州、太原及安徽、湖南等地先后来武汉学习,计划在当地推广。
去年10月,媒体报道称,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达到9万辆,运营规模为全球最大。该报道援引《今日美国》报道称,美国专业户外活动网站评选出全球最好的16个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结果显示,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排名第3,仅次于杭州和巴黎。
然而,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到底是变化太快,还是之前太假了呢?记者今年三月和四月在武汉街头随机探访发现,许多公共自行车站点岗亭都无人值守,或改为卖报售烟的商摊,停车棚成为汽车停靠点,智能租车系统也无法使用,即使有几辆自行车孤零零地散落,也多是“缺胳膊少腿”的破车。
在江汉区香港路一个站点,虽摆放10辆自行车,但被铁链锁住,没有管理员,市民只能“望车兴叹”。永清街解放公园门外人流滚滚,此处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则干脆成为一个报刊杂货摊。摊主表示,这个站点是他花钱租下的,租车维护肯定不如摆摊赚钱,“早就没有自行车租了”。
江岸区城管中队专门开设了“退卡办公室”,狭小的办公室被退卡市民挤满。正在退卡的殷先生说,近两年来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少,“以前争着租车,现在争着退卡”。“好好的民生工程,4年多就瘫痪了,太浪费,太闹心”。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由企业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政府免费出让广告资源作为投入。鑫飞达、中正通、龙骑天际等三家企业最终“脱颖而出”,其中,鑫飞达拿下除青山区外的所有主城区运营权,几乎垄断了武汉市场。
自行车站点为什么停摆?来自鑫飞达集团的说法是,管理维护成本高,广告收益不理想,企业每年亏损近2000万元,面临瘫痪属于无奈之举。真的如此吗?
有内部人士算一笔账,武汉城管部门免费批给鑫飞达20多块户外大屏和全部站点广告牌,折算投入约每年5000万元,从2009年至今,共计2.5亿元,此外还累计给予约5000万元项目补贴。仅鑫飞达一家的项目,武汉市投入超过3亿元。
再来算算鑫飞达的运营:公司半数岗亭已出租,租金800元到3000元不等,每年收入应该有数百万。如今约80万用户每张卡300元押金,存量资金2亿多元。
有知情人士透露,鑫飞达取得自行车项目后,心思就不在自行车经营服务上,转而投向房地产、广告传媒等领域,实际并没有大幅亏损,反而利润可观,还在市内中心地段购买了整层写字楼。“政府投钱了,民生工程却烂尾了,但运营企业赚钱了。”
武汉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说,项目交给民营企业运营,致使公益性无法保障,运营企业重逐利轻服务,再以“投入不足”为由向政府索要更多投入,拿不到就“拍屁股走人”。
记者调查发现,武汉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监管存在明显缺陷。鑫飞达运营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具体财务情况,连主管部门都说不清;当大量站点被用于外包经营时,政府既缺乏制约措施,对其经营状况也不掌握。两年前,就有媒体曝光自行车站点“坏车太多”、“无车可租”,但相关部门未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整改,或中止合同停止投入。
从轰轰烈烈上马到冷冷清清退市,随着十万辆自行车“摔成”一堆废铁,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也摔得不轻。
如今,国内有30多个城市有公共自行车项目,做得最好的是杭州。“武汉模式”和“杭州模式”,在运营盈利模式、政府主导上,两者都是一致的,为什么杭州模式如火如荼,武汉模式深陷泥潭?杭州公交集团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刘潮涌的总结是:政府监管到位、引导有序,发力明确。
国内杭州模式:一般一个月汇报一次,把运营情况、运营点位数、故障点位数进行汇报;第二,政府层面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各城区实行统一管理,每个区做每个区的公共自行车;第三,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隶属于杭州市公交集团,公交集团对于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有经验。弥补城管委监管的或缺。
国外伦敦模式:现有273英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后修建的,想租赁自行车的市民用手机给服务中心发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
如何让公共自行车走得更好、行得更远,需要政府、营运公司和群众等多方给力。公共自行车是公益性项目,在涉及民生公益性项目上,政府有形的手尤其不能缺失。投入巨额资金上马大的民生项目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不能只顾轰轰烈烈上马,却不在监督管理上下功夫。
其实,市场化与公益性本身并不冲突,如何让公益性的市场化走稳走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力必须发力,最好的政府,不是看管得少还是管得多,而是看管理的质量和结果。对于违法违规、破坏合约、破坏百姓利益的行为,适当伸出有形之手,才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
要让民心工程真正暖民心,政府尤其不能做“甩手掌柜”,否则就落个“花钱买骂”。
上海,杭州等地都先后推出了公共自行车。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在任何一个服务点租用和归还,其计费标准为:1小时内免费;1-2小时1元;2-3小时2元;3小时以上按每小时3元记收。沈阳等许多大中城市也拟在公交站设置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源自欧洲。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 如今,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比如:法国:凭银行卡可直接租车。 伦敦:通过短信实现租车。 美国纽约:管理全面实现数字化。 丹麦哥本哈根:1/3上班族使用自行车。
第21期:中国飞人在江城 训练生活大揭秘
第20期:武汉中招新政能否为“择校热”降温?
第19期:十堰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面子”还是“打脸”?
第18期:微软XP今“退休” 谁来保护你的电脑
第17期:扭曲的厚葬折射“死不起”囧境
第16期:撞上豪车招致天价赔偿 普通车主伤不起
第15期:荆州7岁绝症男童捐肾救母 上演“生命反哺”
第14期:根叔卸任华中科大校长 18次提遗憾
第13期:武汉55部门齐亮“权力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