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晴
(荆楚网 见习记者黄爱)利剑还需强弓送--近年来,有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的随州,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与本土专用汽车企业战略重组、合作,接连上演“凤求凰”。
充满生机的重汽华威
汽车密布的广场
重汽华威:背靠大树有荫凉
记者来到重汽华威时,正是星期一上午。各式各样的汽车罗列在广场上,厂房里工人们却不知去向。销售部经理张鑫告诉记者,老总们和工人们分别都在召开每周例会,安排一周的工作。“重组后,我们加强现代化管理,力图甩掉制造业'泥腿子'的形象。”
之后,记者见到了重汽华威的常务副总经理陈勇。陈勇介绍说,华威最初建立时,有接近50名股东,这直接导致了管理的不便,经营上也出现了困境。“后来,政府鼓励我们‘靠大树’,并为我们穿针引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们加入了中国重汽。”
谈到公司重组后的成果,陈勇自豪地笑了:“重组前公司产量在三四千台左右,重组后接近一万台,直接翻了番。”而且,在如今整个汽车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公司比其他企业生命力更强,也算是“背靠大树有荫凉”。
三环铸造的生产车间
三环铸造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
三环铸造:不重组 如今难有大发展
自1988年成立至今,三环铸造换过很多个名字。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村办小厂,到如今员工近两千人的大型制造企业,不得不归功于2010年三环集团与楚威车桥的“强强联手”。
三环集团“强”——总额150亿元的资产,3万余员工的规模,“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名号;楚威车桥也“强”——年产销6亿元的民营企业,拥有专利20多项,是湖北省的“著名商标”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两个企业的结合,为随州专汽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当初没有和集团重组,我们企业如今也许不会再有大的发展!” 谈及当初楚威领导层的决定,三环铸造办公室副主任何晓琦显得有些激动。
何晓琦介绍说,重组后,集团从各个方面给予了三环铸造大力支持。银行融资方面不再需要担很大的风险;集团内部的通力协作也为他们增加了部分订单;集团的集中采购更是省去了不少成本。此外,集团还专门聘请了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为其优化管理模式,并输入了大量人才。
厦工楚胜的生产车间
厦工楚胜:融合各长是王道
在一眼似望不到尽头的车间里,厦工楚胜副总经理李世元给记者介绍,该车间是中国机械第一设计院专门为其设计,由三个单体车间连通而成。投产后,一个单体车间将达到年产2万台专用汽车、1万辆工程机械车的生产规模,产值将超过30亿元。
厦工楚胜是厦门海翼集团厦工重工有限公司与湖北楚胜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谈及公司重组,李世元十分欣慰,称重组的最好效果就是各尽其长:“我们也在努力中,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最大化并有效融合。”
年轻却充满活力的奥马专汽
奥马专汽生产的大量搅拌车
奥马专汽:合作让资金链困难和人才稀缺都有了改善
成立于2009的奥马专汽以生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散装水泥运输船车、混凝土车载泵车、清障车等为主。
尽管在随州的专汽市场中,奥马属于较为年轻的企业,可它却展现了不同常人的发展速度。如今,奥马专汽已开发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60吨旋转吊型清障车,并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1年12月,奥马专汽与徐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徐工在华中的唯一生产基地。
“与徐工合作后,之前桎梏我们的资金链、人才稀缺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奥马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还会寻求更进一步的合作,力求也能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多元化。”
其他企业:静待时机觅“良人”
在随州市曾都经济开发区,类似重汽华威、三环铸造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曾都区管委会的刘伟告诉记者,中国恒天之前就并购了新楚风,广西玉柴集团目前也正计划与大力及东特公司合作,还有许多本土企业也在静待时机,寻觅着自己的“良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