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海行为准则年内或完成框架草案 南海形势可能迎来转折点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东盟与中国于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南海行为准则”是对宣言的推进和落实。据介绍,当初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时,中国与东盟已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目标,双方也就此举行了相关工作组的磋商会。后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受到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的干扰,但中国对“南海行为准则”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上个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曾表示,中国外交部力争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草案,现在准则磋商进入非常重要的阶段。
东盟为何在此时力推南海行为准则?奥地利《新闻报》21日的报道认为,“东盟希望利用美国撤出亚太的权力真空”。报道称,美国在亚太力量的减弱,尤其是TPP的取消,让许多盟友担忧,但也给东盟国家更多的自主权。东盟国家希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的力量平衡,有利于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有利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尤其是贸易和旅游。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经历了2016年的逐步降温之后,南海局势将迎来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菲律宾、越南对华关系的持续改善为“南海行为准则”的加速磋商及最终出台创造了绝佳机会;另一方面,美国在南海的动作日益频繁,这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最大外部干扰因素。如果中国与东盟能够在顶住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及早就“南海行为准则”的关键条款达成共识,则今后美日因素对南海局势的刺激作用将显著降低,这显然有利于南海问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最终寻求到妥善解决的方案。中国须高度警惕美日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码的搅局动作,继续与东盟保持合作态势。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政府层面对促成“南海行为准则”一直持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从“宣言”到“准则”,这个级别上的提高或许更能起到约束各国、使南海局势趋向平稳的作用。“菲律宾之所以积极推动准则的达成,也是因为看到了它对各国的约束作用,认为这对东盟各国有好处。”
郁志荣认为,此前《南海行为宣言》达成后,菲律宾的阿基诺三世政府仍然挑起了“仲裁案”,越南也依旧在实施填海造岛行为,可见“宣言”的落实力度并不理想,“准则”如果达成,是否能真正起到公平公正、平稳南海的作用,尚待观察。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泰国、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辛斌 张志文 蓝雅歌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作者: 编辑: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