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党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完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又有1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进。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总特点,给全国人们带来的是满满的信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给全国人民带来的是全新的期望。
综观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一路高歌,保持突飞猛进的势头。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中的中国同样不能例外。意图博人眼球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威胁论”“拖累论”,对惠及人民的改革发展成果视而不见,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数据中断章取义,妄称党的执政地位将被颠覆,未免掺杂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偏见。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低迷脆弱、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已唱响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主旋律。把握国际大势、深知内在桎梏,中国经济是在主动作为、忍痛蜕变。
然而,针对中国经济的偏见言论从未止息。例如: “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这样的言论出现在2001年。“中国共产党将在2012年、而不是2011年垮台,我敢打赌。”这样的言论出现在2011年。2015年5月,《福布斯》网站刊文,宣称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措施如果成功了,“最多撑一年”,“如果失败了,那么几乎所有的经济灾难都会降临,或许到今年第四季度之前就会发生”……
早在1989年西方世界就普遍流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然要走向崩溃,中国会像东欧诸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必然发生“颜色革命”。而类似这样的预言,和2012年以前的“世界末日”一样,并没有发生在现实中。最终,一个个谣言被中国经济稳定的发展步伐踏得粉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下走进新的实践。
事实上,每当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动,都会有唱衰中国的论调出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更是甚嚣尘上,然而,中国经济不仅抵御了一次次危机,而且在动荡形势中一枝独秀,保持较好增长势头,为拉动国际经济回升做出巨大贡献。
经济发展形势的现实,给这些论调带来的是一次次的迎头痛击。同时,也让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谓的“崩溃论”“威胁论”“拖累论”,从个别经济指标的变化中断章取义,对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并没有认真考量,可以说视而不见。
诚然,新常态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步流星。但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这对中国发展来说是新的机遇,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态应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征程,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沉腰蓄力,是为了跃过新的高度;踏步热身,是为了走好新的长征路。在新的治国理政经济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必将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上越走越畅快,中国经济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积蓄力量。
微度
(作者: 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