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建馆热”深入多个地级市,刚需中尚要关注市场需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2日讯 随着展览业的快速发展,新一轮展馆建设又在升温。近日,四川、辽宁、河南、山东等省内的多个地级市都宣布建设新展馆。会展城市”下沉“,是会展活动刚需?还是被赋予城市新地标、新区引擎的使命更重?
最新展馆建设动态纷纷来袭:“总投资14亿,占地260亩,四川宜宾机首个会展中心12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3.6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的驻马店市国际会展中心位置确定”、“总投资68.84亿,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的丹东新区国门湾会展城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的新乡‘新地标’平原体育会展中心主体建设完工”等。
在各城市展馆建设热潮来袭之际,不仅让人陷入思考,展馆数量在逐年增长,展览面积在逐年增加,但是展馆的整体使用率偏低,展馆在运营和管理上业务同质化严重,呈现非良性发展的态势。因此,在新一轮“建管热”深入多个地级市时,更应在刚需中关注市场需求。
大型展馆建设持续升温,展馆面积雄踞全球第一
据《中国展览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获悉,我国展馆建设的投入持续扩大,单体会展设施大型化趋势明显。据统计,全国室内可供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单体展馆已达22个。青岛、深圳、西安、成都、长沙、徐州等城市正在规划建设或已基本建成超大型会展设施,其室内可供展览面积均超过20万平方米。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可利用展览面积,我国展馆均以超过美国,雄踞全球第一。
将服务质量改进提升作为展馆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一线城市展馆,还是二、三线城市展馆,都把服务质量改进提升作为展馆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专门成立了跨部门的服务改进小组,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展商、观众的参展观展体验开展问卷调研并形成评估报告,经改进小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持续改进。
绿色智慧成为未来展馆发展趋势
一些大型展馆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展馆互动、信息互通,实现参展精确导流、停车导航、在线预定、客流统计分析等功能,提升服务附加值。同时,通过升级改造配套设施,引入太阳能、智能规划物流、电子标识及导航等技术,降低展馆能耗及一次性材料的使用,提高场馆设施的使用率。
展览场地竞争更加激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展馆陆续建成,从省份数量上看,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内蒙古5个省及自治区的展览馆数量超过10个,其中山东、江苏、广东3省的展览馆数量均超过20个。一方面,全国展馆数量的激增能促进同业竞争、改善服务、降低租金价格;另一方面,如果展览馆有效供给与会展项目需求端发展水平不匹配,将为展馆带来极大的运营挑战,低出租率甚至空置现象将难以避免。由此,一些设施老旧的中小型展馆将在竞争中被迫转行,大型展馆运营管理实体则开始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举办自办展等形式提高运营效益。(王冰洁)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