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工科试验班的大一新生小霞告诉记者,大学宿舍和自己入学前畅想的完全不一样。“来报到之前,我悄悄找学姐打听过,说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宿舍,宿管阿姨站宿舍门口喊一声‘?同学’,宿舍里四个人能同时抬头答应‘诶’。”
但实际上,小霞发现自己与室友们不光姓名不“连号”,生源地也不同。“晚上睡觉前,我们才发现大家的共同点:睡的时间都不早,作息都有点‘夜猫子’。”很快,小霞便和舍友们“打成一片”,“我们同样也喜欢干净,甚至生活都有点洁癖,洗澡和洗衣服都勤快得不行。”开学前小霞对宿舍的顾虑烟消云散,“我还担心过呢,我习惯晚睡,万一摊上一个睡得早的舍友,大家会不会起争执。现在看来学校这么给我们安排还真不错。”
不只是小霞这一间宿舍,南大2017级新生的学号顺序和宿舍安排,差不多都是按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卫生特点、学习特点等“个人元素”来“合并同类项”的。能够“合并同类项”的前提,是基于学校对新生的个人习惯“摸底”。记者在南大学工处看到了“南京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生活习惯”调查表,上面分为“夜晚休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平均换洗衣频率”“您对宿舍共同消费的态度”等多个选项。新生需要按照自己的个人情况做填写。
今年是南大在新生中首度试点使用住宿匹配系统。没有接受调查的新生,依然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我们通过该系统的调查,搜集了800多名新生的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以及其他一些私人问题。”学工处郭老师介绍,收集完学生的个人信息后,通过大数据整理的模式对学生的信息做分析,“将相似度相近的两个人排在一起,其本质上是一个路径规划问题。按照算法求得局部最优解,即可保证相邻学号之间相似度差异不会过大。”
南大学工处处长龚跃介绍,为了让新生们在南大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愉快舒适,学工处的老师们“操碎了心”。“我们这样‘大费周章’的安排,是有科学原理的,这样分宿舍避免了因随机安排而导致的差异化过大现象,消除了制造寝室矛盾的不利因素。大学是走向社会的缓冲期,希望2017级的新生能在点滴细节中调节自我,在主动选择中接受磨炼。”据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连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