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式疗法”帮助失足学生
李丹管辖的二所大学内,有4650个寝室都张贴有她照片和手机的警民联系卡,2.4万大学生90%都有“丹妈”的手机号码。
李丹与学校达成了共识:对于误入歧途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学校不按照惯例开除,而是保留学籍,休学一年后,再入校与下一届新的同学一起完成学业。学校称此为“休学式”疗法。
一年多来,李丹本中记录了20个失足学生的档案,但李丹从不把他们当成是问题青年,对每个学生,她都会跟踪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有时间就会跟他们打打电话,或是找他们聊聊家常。
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李丹求助门锁打不开了,李丹告诉她学校大门口右侧有一个锁匠;有的学生出现生理期的困惑给她打来电话,李丹也像妈妈一样教她们如何采取应急措施。有一个学生甚至想借高利贷买苹果手机,李丹连忙找到他劝他打消这个念头,还积极帮他寻找勤工俭学的岗位。
由于工作太忙,李丹每天都是晚上10点半回家,为此,5岁半的儿子都养成了晚睡的习惯,总要等妈妈回来才肯入睡,但李丹努力做好一个母亲的角色,她最满足的事情是抽一点点时间陪着儿子玩积木,玩玩具,在游戏中弥补母亲这个角色的些许缺失。
教育学生时感动戒毒人
去年9月3日,一名大学生的PSP游戏机被盗,李丹接警查到学生吴思有嫌疑。但吴思(化名)否认。
李丹没着急,聊起天:“一个月有多少生活费啊?”“2000元,不过上上网、吃吃饭也不太够。”吴思说。李丹劝道:“上大学是来学习的,要是什么没学到,以后你会恨自己。如同现在有什么错不敢面对,以后会更恨自己。”两个小时谈心,吴思主动交出了游戏机。
在警务室内目堵这个过程的一名男子突然趴桌上大哭。原来他是找李丹帮忙戒毒,“以前要是有人能跟我这样谈心,我也不会走这一步。”“告诉丹姐一个秘密,我小时候梦想当警察,可梦想差点被自己毁了,现在想来真丢人。现在醒悟还不算晚。”吴思在悔过书中这样写道。
李丹在热情为群众服务。
“有困难就找丹姐”
2010年初, 到五里界街派出所半年后,李丹认识了住在该街镇上的空巢老人周培基。1932年出生的周培基爹爹是名老中医,也是名视力残疾人。他儿子有轻微智障,在纸坊街打零工,很少回家;女儿已出嫁。
了解到周培基爹爹的情况后,李丹就经常去看望他,帮着买米买油,还时常送新鲜蔬菜。
开始时,周培基爹爹称李丹“李警官”。后来,他听到年轻人叫李丹“丹丹姐”,自己也改口喊“丹姐”。周培基说,这不是赶时髦,“我也希望有个这样的好姐姐呀!”
周培基爹爹还将李丹的联系方式四处散发。现在,五里界街的群众都知道:有困难,找丹姐。
2011年8月下旬,78岁的周培基爹爹突发急性胰腺炎,神志不清。李丹闻讯赶到,开车将周培基爹爹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挂号,联系医生,还资助了1000元医药费。医护人员以为李丹是爹爹的女儿。但爹爹醒来后,直呼李丹为“丹姐”,医护人员面面相觑:您老么样有这年轻的姐姐啊?经李丹解释,众人才恍然大悟。
李丹说,刚开始时,她也挺别扭比自己大的人特别是老人们喊她“丹姐”,但不好较真,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李丹和老公的收入都不高,还承担着买房还贷的压力。但这么多年来,她个人用于扶助困难群众的钱,加起来也不算少她不认为自己吃了亏,有时甚至为此感到无奈:“个人条件有限,没有余力去资助更多的人。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利用自己的公务员身份,利用自己懂政策、熟人多、对办事程序熟等优势,充分借用社会与政府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李丹真心觉得,帮助人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只要想帮助人并行动起来,善于借力,每个公务员都能成为好人、能人,可以做得比我更好”。
(作者: 编辑:连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