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题:中国脱贫攻坚倒计时 官方加码四项重点任务
中新社记者 陈溯
一周来,河北张北县公会镇扶贫干部张洁已经第五次走访深度贫困村东号村的老乡家,询问、记录、确认每户村民的生活情况。
随着中国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时间的迫近,像张洁一样,很多基层扶贫干部都忙碌了起来。
2012年至2016年,中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日前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称,2017年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中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巨大成就,但扶贫越到后期任务越艰巨,为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中国官方针对四项重点任务集中发力。
任务一:加大精准脱贫力度
“精准脱贫难度很大,工作量可谓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精准脱贫不仅包括建档立卡、严格审查,还需要根据致贫的原因因户施策,直到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要“一个不落下”,这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
官方提出,精准脱贫是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求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也对精准脱贫提出了新要求,抓实推进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分类施策,并要求各省区市确定2018年度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计划,调整完善脱贫滚动规划。
任务二:聚焦深度贫困人口
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偏远山区、生态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人口,这些深度贫困人口最难脱贫。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滞后,他认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要突出重点,先保证基本生活问题,使他们拥有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基本教育。
官方要求2018年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强化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
任务三:更加注重可持续脱贫
2020年是中国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节点,如何在2020年以后不返贫,让脱贫真正落地生根,官方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目前,很多地区通过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一些不适合发展产业的偏远地区,则通过创造生态岗位,让贫困户成为护林员等方式,为他们增加收入。
专家认为,增强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除了建立稳定的扶贫机制,更要在刨掉“贫根”上下功夫。
“自我发展的意识最为关键。”李国祥指出,很多深度贫困地区长期封闭、自身脱贫动力不足,需要开展思想意识工作,积极扶志,从“要他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在近期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中,“内生动力”成为高频词,要求激发内生脱贫动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加快补齐贫困人口的“精神短板”。
任务四:严防形式主义
“一些地方对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理解不清,出现了形式主义,不讲实效,表面工作做得比较多。”汪三贵表示,扶贫对象要精准,脱贫不能只靠补贴达到收入标准,要看实际生活水平,看吃、穿、住、基本医疗、基本教育等综合指标,并形成稳定的脱贫机制。
李国祥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三年内实现脱贫目标,但“要让脱贫经得住时间检验,让国际认可、让贫困户认可”。
官方决定,从2018年至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并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问题。通过抽查暗访等方式强化督查巡查,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完)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