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保成路夜市 记者程铭 实习生覃怡恒摄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张颖 见习记者李晓琴 实习生罗晓菲 张媛 杨蔓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城高楼窄巷前,琳琅满目的小货摊占满路面,人流如织、熙熙攘攘,讨价还价,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这就是武汉三镇的“露天商场”——地摊夜市。连日来,记者多路探访发现,江城地摊夜市变大了,据统计每晚成交过百万元;也变得时尚和新锐了,甚至不乏“95”后来体验生活,而越来越多的白领给地摊大军注入新力量,地摊货不再是廉价滞销的代名词,靠创意和出奇激活了“摆客”经济。
地摊长龙阵让初到者震撼
江城夜市数量正不断增加
7月24日下午5点半,太阳还未落山,阵阵热浪袭来。光谷鲁磨路天桥一带,小商贩们提着大包小包,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要开始练摊了。
天桥上,27岁白领小敏,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摆弄着她的摊位。“要赶紧把包包摆好,一会人就多啦!”加入练摊大军才2个月,小敏已对每天的“销售旺季”掌握得清清楚楚。
果真没多久,在她周围,密密麻麻蹲满了练摊者,桥上的人流也越来越大。当晚6:30左右,记者粗略统计,短短百米的鲁磨路天桥上下桥处、桥上,就有50多个小摊位;桥下附近,还有三四十个摊位。
与鲁磨路天桥一带的铺布设摊相比,汉口江汉路旁的保成路夜市堪称壮观。23日晚9点,记者来到汉口最大夜市——保成路,现场场景让记者感到震撼:
占地一平米大小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在巷子两旁排起两条长龙;家家都拉起电线、电灯,将摊位照得亮如白昼;摊位上,或摆或挂或堆,小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摩肩接踵,转个身可能就会撞到旁人……
类似场景,其实每晚都在武汉很多街头巷尾上演。据武汉城管部门数据,目前,在江城三镇街头,不含鲁磨路天桥等临时的自发市场,仅类似于保成路夜市这样摊位在100家以上的上规模地摊夜市市场,就有近20个;单个市场日平均客流量约1万人,20多家市场每晚成交额可达百万元。“前几年,地摊夜市的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武昌大成路夜市摊主覃先生说。10余年前,覃先生从恩施来汉讨生活,转战江城夜市多年。他说,武汉市近几年加强对地摊夜市的规范管理,分区域针对不同地摊群体进行疏导、集中,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规模化的夜市市场。
大学生、小白领纷纷来“充军”
“练摊”不再仅是为了讨生活
让江城地摊夜市“扩军”的,“主力部队”不再是像覃先生一样讨生活的低收入人群。白领、大学生等群体的加入,让江城地摊夜市变得丰富多彩。
在武昌最大夜市虎泉市场,前日晚间,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摊位老板为年轻人,其中不乏像小敏那样的职业白领,夜晚的“练摊”,是他们的副业。
虎泉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江慧介绍,市场经营者以前以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但现在以下岗职工和大学生创业者为主,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占1/3左右。
在姚家岭、司门口等夜市里,记者看到有上到60岁的婆婆,下到十几岁的姑娘伢,他们有的以此为生,有的却是为“体验生活”。
在地摊夜市经营者们聚集的“摆客中国”网站上,记者联系上武汉职业“摆客”李洋。李洋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摩托车销售公司开始跑业务,月薪约6000元。
不过,职场的人情世故让他反感。今年4月,李洋开始尝试摆地摊。他介绍,从3个月来的收入看,每个月收入最起码为五六千元。“照这个趋势,暑假后加上卖文具的收入,月收入破万没问题。”
不过,摆地摊也只是李洋的一个跳板。李洋说自己心里一直藏着创业梦。他说:“摆地摊可以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真实的市场信息,是获得实践经验的最直接方式。”
未来,他想开一家主营婴幼儿产品的小店,从品牌代理做到自主品牌。但是,至少是目前,他对“练摊”情有独钟:“以后创业成功的话,店里的生意请专业人员管理,我还去摆地摊。那时候,我也许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摆客’,卖自己想卖的商品,价格自己说了算,做个有姿态的摆客。”
大路货难以在地摊上立足
创意商品走俏
夜市变多,参与竞争的练摊者、摆客们也在增多,商品受欢迎程度,成了他们能否在夜市上的立足之本。
昨晚8:20—8:50,记者在鲁磨路天桥上待了半小时,发现一个太阳伞摊位没有成交一笔买卖。在另外一家小饰品摊位上,虽有许多女性消费者驻足挑选、试戴,但总体上仍是看多买少。“摆摊虽然成本低,但也有亏本的时候,东西卖不出去就很头疼了。”
不过,也有一些商品经久不衰,高仿名牌类即是如此。摊主小唐来自河南,在鲁磨路摆了半年地摊。小唐卖的是高仿耐克运动鞋,100元一双。一旁的中年妇女翻来覆去地看着鞋子,“也就是给女儿买,不管是不是正品,反正看着质量还不错。”
小唐饶有兴致跟记者讲起了他的进货渠道:“都是到汉正街拿货,也有些是从义乌买过来。也许,我们的收入也不比白领差呢!”旁边卖高仿LV包包的小敏接话,她一脸成就感:“我一天一般能卖20个,营业额经常也能上千元。”
武昌大成路夜市办的管理人员总结,此前,夜市主要卖小百货,其中大多数为生活必需品,购买者大多是外地打工人。而现在,逛夜市的几乎全为年轻人,所以商品也投其所好,越来越时尚、新潮。
记者发现,地摊夜市上的小物件,不仅偏向年轻化,而且有些摊主以新奇、创意取胜。
武汉某高校一名大二在读男生,在武昌大成路租下摊位,经营品种丰富的创意玩具。27日晚,记者在该摊位看到,摊位上摆放着一个鼓囊囊小包,上写“装着猫的袋子”。一名路过的女顾客好奇拿起来。此时,男摊主双手拍掌,小包应声抖动,并发出猫叫声。女顾客又惊又喜,二话不说,照原价买走这个小包。“25块钱一个,来看、来买的人多得很。利润有多高?猜猜呗!”面对记者对这个小包的成本、利润的疑问,这名精明的小伙子笑而不答。
练摊生意经
“蹲”出来的商机
如今,都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练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那个一平方米大小的摊位,作为自己财富梦想的起点。
对于这些人,在虎泉经营10多年的小老板陈立花说,练摊也难以投机取巧,还是重在积累。
在她看来,开店重在积累,慢慢的积累经验、积累熟客,生意就渐渐做起来。她店里90%的客人都是回头客。
10多年的积累,陈立花已能一眼看出客人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并能记下客人喜欢的风格,客人来了她甚至能说出上次客人买了哪件衣服。
在虎泉市场,有很多店开了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陈立花说,那是因为他们太着急赚钱,“我心态比较好,慢慢来”。
陈立花不满足于仅仅开好店面,有时间她会去听一些商业课程,比如培训专家余世维的讲座,了解时装流行趋势以及店铺的经营。她正打算扩张店面。
虎泉市场店面最大的老板张红,同样说练摊“要慢慢积累”。开店初期,张红用了几天的时间在市场里逛,了解市场行情,弄清楚什么好卖。慢慢积累之下,张红从连裤子尺码都不知道的外行,成长为精明的老板。她的家里有一堆管理的书籍,在她看来开店第一是管理,其次要眼光,能看准什么会流行,再来要有好的口才,与顾客沟通。
武昌大成路夜市办负责人认为,夜市在很大的程度上搞活了商品的流通,它独特的经营方式、灵活的价格优势,为一部分积压、滞销、过时的商品创造了二次销售的机会。同时,夜市还为传统手工产品和手工工艺品提供了销售平台。
因此,该负责人称,现在,商户越来越多地寻求新的经营项目,像美甲、文身等一些服务类摊铺,就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兴盛起来的。而这些新项目,开拓了夜市的市场范围,能为有意进入夜市淘金者提供新机遇。
(作者: 编辑:记者张颖 见习记者李晓琴 实习生罗晓菲 张媛 杨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