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陈炜伟、于文静)三峡电站机组7月全部投产后,已通过约百天高负荷运转的初步考验。记者从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研讨会上了解到,依托三峡工程,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探索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全面实现国产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峡工程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关系到整个枢纽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我国设备企业无法独立承担设计和制造工作。但单靠采购国外先进设备,不仅增加工程成本,也会产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此,我国在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
1996年,在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国际招标中,阿尔斯通中标8台,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VGS联合体中标6台,与东方电机厂合作。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合作设计与制造,国内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9月16日,由我国企业自主制造的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右岸电站12台机组招标采购中,东方电机厂、哈尔滨电机厂与阿尔斯通一起,分别获得4台机组的独立设计制造合同。2007年7月10日,我国首台国产化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发电,国产化水平达到100%。
从只能设计制造30万至4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到能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机组,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巨大跨越。而在地下电站建设中,设备国产化继续深入。据介绍,在地下电站建设中,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自有技术。
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介绍说,三峡集团开发的乌东德、白鹤滩电站有望采用百万千瓦级机组,相关机组设备及原材料也将立足国内设计制造。
“从主要采购外国厂商的技术设备,到设备国产化,我国水电重大装备摆脱了外国技术的掣肘。”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表示,目前我国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装备企业,下一步要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并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推向世界。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