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某公司为优秀员工打印的个性塑像 (记者刘晓杰摄)
楚天金报讯(记者刘晓杰)国内产业化之路尚未摸清楚,3D打印技术已在光谷找到了一条变现通道。不久前,作为创业项目,国内首家3D色彩人像摄影新技术系统在光谷开始投入商业化运作。每月近300个客户订单,提出合作的景区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火爆的行情,已经远远超出项目负责人杨博智的预料。
在光谷一处不显眼建筑的三楼,“3D记梦馆”年轻的老板杨博智和他的伙伴们忙得不亦乐乎。“不到30分钟,我们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技术处理。”指着正在接受全身扫描的顾客,杨博智告诉记者称,再过两周时间就可拿到成品,“和真人一模一样,连表情都一样”。
在作业现场,记者看到,手提一台专业扫描仪,工作人员匀速围绕人体扫描,被扫描者的三维数据便实时输入电脑,并生成立体模拟图,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据介绍,在完成系列技术处理后,位于制造中心的3D打印机就可“印”出各式造型的人体雕像,“3小时内,最多可以打印20个作品”。
作为国内首家3D彩色打印照相馆,生意好得让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都未曾预料。
自今年3月开业后,“3D记梦馆”每月接到的订单均接近300个,杨博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家国内各类景区联系合作事宜,“而且,现在每天平均会接到50多个咨询电话,都是要加盟的”。
据记者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武汉、北京、西安、杭州、上海等国内城市,均出现同类商业模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是,街头照相馆的瞬间火爆,并不能掩饰3D打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困境。“照相馆属于比较低级别的应用。”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智表示,由于技术限制,照相馆还只能使用石膏等简单的原材料,满足不了客户更多的需求,较难实现3D打印技术产业化运用。
黄智告诉记者称,目前,大规模商业应用依然存在绕不过去的坎,“除精密度外,原材料成本过高是最大的问题”。
指着一个高10厘米的人偶雕像,杨博智告诉记者称,“现在设备和原材料都只能从美国进口,尽管我们努力控制成本,但该尺寸雕像市场售价仍然在2000元左右。”
(作者: 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