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天地宽
关停电炉,对汉阳钢厂职工影响有多大?
电炉分厂200人直接丢了饭碗。”算上制氧、维修、销售等环节,全厂上下约有700人要另谋出路。“电炉今年才关停,但我们已经准备了3年。”刘昌明说,为寻找替代产业,汉阳钢厂提前谋划,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百年钢企转型升级,首先想到的还是“靠钢吃钢”。汉阳钢厂将目光盯在了建筑钢材剪切加工配送行业。“过去是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现在都是商品混凝土。建筑钢材现在大多是现场加工,将来也要集中加工配送。”刘昌明说。
去年9月,汉阳钢厂建筑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开张营业。整修后的旧厂房里,装上了价值1500多万元的新设备。分选、剪切、调直、弯曲……100多名炼钢工人,经过转岗培训,有了新工作。
“目前年加工能力3万吨至5万吨,全省规模最大。”加工配送中心副主任陈洪易说,开业以来略有盈利。按计划,汉阳钢厂还将在江夏、阳逻、武穴再建3个规模10万吨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我们去北京、重庆考察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此外,汉阳钢厂还在江夏建起了钢铁产业基地,钢构项目已经开始生产,高强螺栓、智能停车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700名员工,除约100人解除劳动关系,其余均实现了转岗就业。
百年遗产能否变废为宝
汉阳钢厂一角,一座银白色船形建筑格外醒目。
这是建设中的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工业旅游将上一个档次。”汉阳钢厂工业旅游项目负责人熊自衡说。“关停电炉,为发展工业旅游创造了条件。”熊自衡介绍,2002年起,汉阳钢厂就开展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主题旅游,备受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追捧,一年接待七八万游客。“当时还在生产,担心出现事故,游了一阵就暂停了。”
工业旅游有望重启,但新的矛盾产生了。“关停的电炉,是拆了当废铁卖?还是保留下来作为工业遗产?”熊自衡说,政策让企业有些纠结。
有电炉作为演示道具,工业旅游才有看点。但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淘汰设备必须拆除。再三权衡之下,汉阳钢厂将其中3座电炉申报淘汰,留下1台用于旅游。
熊自衡感叹说,电炉拆掉当废铁卖,实在太可惜了,“能不能变通一下,让淘汰的电炉作为工业遗产,帮助汉阳钢厂发展工业旅游,实现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淘汰落后产能,既有节能减排的压力,也有化解产能过剩的动力。
武钢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7亿吨,而去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已接近10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0%左右,处于过剩状态。
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价格下滑,利润变薄。
卖1吨钢能赚多少钱?几年前是将近一千元。一年多以前,每吨钢的利润相当于不到一公斤的猪肉。到了去年底,只有1.68元,相当于一瓶矿泉水。今年上半年,降到了0.43元,买根棒棒糖都不够。
产能过剩到了这种地步,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钢铁企业也无意减产。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
针对钢铁行业“弊病”,政府加大治理产能过剩。4月2日,工信部公布首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名单,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名列其中。7月25日,工信部又公布了包括钢铁等在内的19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
汉阳钢厂的转型升级,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走现代制造业之路,从炼钢到钢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研究现代钢铁服务,加强与服务业的联系,不再简单地走“一次性销售”的发展模式,向产品服务要效益。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