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掀起双低菜籽油的“红盖头”

发布时间:2013-12-09 07:02:18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楚宗山

  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我省油菜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去年油菜种植面积1839万亩,双低率95%,总产264.62万吨。发展双低菜籽油产业,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1月30日—12月3日,第1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持续升温。湖北喜颂粮油公司旗下的油品卖得火爆,连续四天补货,董事长庄传标却高兴不起来——他本想主推的双低菜籽油品牌,消费者并不买账。

  这是双低菜籽油市场境遇的一个缩影。

  百姓餐桌上湖北双低菜籽油覆盖率并不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强势,双低菜籽油“跷跷板”如何解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参观此次交易会时,陪同视察的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坦言,要掀起双低菜籽油的“红盖头”。

  如今双低菜籽油可与橄榄油媲美

  低芥酸、低硫代甙,在业界,双低菜籽油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介绍,湖北双低菜籽油的安全卫生指标高于国家标准,营养含量与“植物油之王”橄榄油相当。“双低菜籽油与其他常见食用植物油相比,其脂肪酸组成最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说。

  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最新检测结果显示,湖北双低菜籽油产品芥酸含量小于5%,有益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当,其质量安全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低芥酸菜籽油标准和国际低芥酸菜籽油标准。

  喜颂牌双低菜籽油2011年在香港通过检测,鉴定为低脂肪酸、非转基因菜籽油。

  但现实却很尴尬:人人都叫好,就是不卖座。

  记者走访武汉中百、武商、家乐福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菜籽油较少,零星能看到奥星、接福几个品牌,而各种调和油、大豆油、玉米油,琳琅满目,摆满货架。

  在中百仓储秦园路店,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对菜籽油并不买账,最畅销的是调和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这一说法得到了证实。“小时候吃过菜油,颜色深、油烟重,炒菜还带着一股青气味。还是调和油好,色泽漂亮,口感好。”市民刘军说。

  根深蒂固的印象,让人们对菜籽油的误解,久久不能散去。

  但事实是,这一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传统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气味重、涩口,都是因为芥酸在作怪。现在,双低菜籽油芥酸含量小于5%,颜色、味道和油烟方面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品质完全可以和橄榄油媲美,但许多人还是用老眼光看现在的双低菜籽油。”庄传标颇感无奈。

  楚福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上华有着同样感受。“电视里、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调和油广告,消费被引导。”楚福天然菜籽油脱皮冷榨,不用高温、没有添加、原汁原味,但市场上并不吃香。

  “以前,我们把工夫下在了产业链的前端。”省农业厅油菜办首席专家田新初坦言,双低菜籽品质已大大提升,但终端市场却默默无闻,优质不能优用,导致价值链失衡。

  奥星粮油作为湖北双低菜籽油的领军品牌,市场路上也是磕磕碰碰。董事长梁红星说:“湖北抓了前端的育种环节,种子质量在全国都是最好的,加工技术在全国也是一流,但对品牌和宣传重视不够,消费拉动不起来。”

  然而,品牌知名度的树立,需要雄厚的资金,单靠企业自身,又显得势单力薄。“好一点的广告平台,投入动辄上百万,这不是普通中小企业能承受的。”杨上华说。

  没有国标的调和油挤压菜籽油

  “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不少企业自行调配油种的比例,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梁红星说,普通消费者并不知情的是,调和油到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这使得成本低廉的调和油受到企业热捧,成本高企的双低菜籽油生存较为艰难。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没有“标准”答案。“一滴橄榄油也敢叫橄榄调和油。”

  我国每年进口棕榈油600万吨,棉籽油产量近100万吨,但在市场上看不到一瓶棕榈油、棉籽油;只有1万多吨橄榄油的进口量,但到处都是橄榄油。“为什么?被调和了。”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但8年过去,正式国标仍不见踪影。

  “主要原因在检测方法。”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宋玉玲表示,油加油,到底含有多少大豆、多少橄榄、多少菜籽,技术上目前还检测不出来。这就意味着,可以随意调和。

  调和油定价,通常“就高不就低”,哪种“成分”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配料时却多添加便宜油。消费者只看名称,无从知晓其中不同油的真实比例。对此,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曾海清不无担忧:“调和油把人们‘调’得晕头转向,棕榈油由工业用油走上百姓餐桌,不改变后患无穷!”

  梁红星介绍,去年,一吨双低菜籽油成本比棕榈油贵4000多元,比大豆油贵2000多元。“双低菜籽油是货真价实的,成本高,利润低,大家不愿意做,消费者又不愿意买,就更没人去宣传这个产品,劣势就越来越大。”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赵庆东介绍,很多油脂企业索性随行就市,舍弃菜籽油转做调和油。“调和油标准的不清晰,造成了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能形成优质优价,打击了双低菜籽油产业。”庄传标说,大的跨国公司打压小企业,用三线、四线品牌将油价拉低,牵制菜籽油的发展。更有专家直言,调和油的背后是大豆油,大豆油的背后是国际油脂巨头对我国的倾销,油脂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少油脂企业呼吁调和油国标尽快出台,以规范企业竞争,这样菜籽油才有出路。

  整合“集团军”打造领军品牌

  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低油菜开发。每年还从中央下拨的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30%以上,支持双低油菜统一供种。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结成联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同,做大做强湖北菜籽油品牌。

  油菜产业何以受重视?湖北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适合油菜生产,农民素有种植油菜的传统,菜籽油产业一旦发展起来,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都将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油菜产业潜力有多大?目前,橄榄油到岸价在4万元/吨左右,分销后卖价达到8万-10万元/吨,菜籽油价在8000元/吨左右,仅为橄榄油的十分之一,增值空间可期。业内人士测算,倘若双低菜籽油分销后卖到4万-5万元/吨,油菜籽相应就能涨至4.5-5元/斤,按照4.5元/斤的最低标准,每亩就可增收800元,将带动农民增收147亿元。

  10年前,花生1.5元/斤,油菜籽1.2元/斤,鲁花用品牌拉动了花生油产业,现在花生卖到6元/斤,油菜籽却只有2.55元/斤。

  在终端市场树起一个标杆,拉动全产业链升值。这是从政府、职能部门到企业、广大农民共同的期盼。“金龙鱼进入中国以前,大豆油认同度并不高;金浩成名前许多人还不知道茶油这个油种。消费习惯的障碍是事实,但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名牌战略就是桥梁。”梁红星认为,“一定要形成一个基于湖北双低菜籽油的领军品牌。”

  今年9月,在省粮食局推动下,由中百控股集团、福娃集团、奥星粮油、国宝桥米、喜颂粮油等18家省内流通及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湖北荆楚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湖北粮油品牌。“整合起来,抱团取暖,把品牌推介出去,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宋玉玲说。近几年,政府扶持、企业发展、部门推动,粮油工业有了不错发展。到2012年,全省粮油食品工业企业1686家,实现总产值1978亿元,首次进入全国第3位,大米和菜籽油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油菜籽年加工能力993.97万吨,产量202.65万吨。“整合起来力量大,但目前荆楚粮油刚刚起步,只是把我们这些企业集中在一起,大家还是各卖各的米,各销各的油,相对松散。如果朝着拳头产品方向努力,合力打造一个双低菜籽油品牌,市场就会火起来。”庄传标对更深层面的整合,充满着期待。

  品牌之外,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发展油菜加工,突出宣传双低菜籽油的健康价值,培育市场新消费;企业自身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度;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支持,确保企业收购原料资金不断档,并在品牌推广上给予资金关照……

  双低菜籽油产业破茧成蝶、展翅腾飞,亟待更多关注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