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中法在武汉共建生态“科技谷” 已获1000亿元投资

发布时间:2015-11-09 07:05:01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卫中、通讯员高池)未来几年,武汉将诞生一个主打现代生态技术的“中法科技谷”。昨日,中法两国政商代表聚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区),研讨中法生态城发展蓝图。

  昨日,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法国外贸部长城市建设特别代表帕帕拉多女士、法国驻中国大使顾山先生、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马天宁先生及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等与会。

  中方政府代表及神华、北汽等央企负责人认为,引进法国的生态节能环保项目和技术,建设生态技术类的中法科技谷,符合双方诉求。

  共建中法科技谷,中法已签政府间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推动法国科技研发产业向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转移。目前,武汉市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的意见》,中法生态城可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等支持政策。

  蔡甸区委书记、中法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刘子清说,将积极引导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企业和技术进驻中法生态城,探索建立“自由创新区”,建设中法科技谷。

  一年来,中法两国已举办4次招商会,200多家企业参与。世界500强法国电力集团、法国德高传媒、法国凯奥雷斯集团等已签约进驻中法生态城。最近,16家知名企业也已完成入驻签约,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

  创新创业中法城 宜居宜游新蔡甸

  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

  昨日,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拉开帷幕,为期3天的论坛和旅游文化节,将围绕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展开。

  论坛上将集中介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并就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投融资、交通、环境、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筑与能源等,展开广泛研讨。

  2014年3月26日,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中法双方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意向书》,约定在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打造一座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城。在32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内秉承低碳经济、生态人居、知音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规划建设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致力于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新城,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访法,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总理瓦尔斯会谈时,就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的推进,与法方进行交流和磋商,回国后作出了加快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重要指示。

  中法专家组创新编制组织模式,以“中法生态城管委会+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为指导、“中方专家团队+法方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法双方先后开展8次对接,召开了全国专家咨询会、中法视频工作会。目前,中法双方研究成果基本融合,形成了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按照既能领先示范又能复制推广的原则,基本建立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

  参加此次论坛的法国嘉宾有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经济财政工业部、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法国经济开发署负责人以及法国可持续城市企业联盟执行办公室主任芭芭拉多女士,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马天宁先生,法国多个领域专家团队和法国企业代表。

  中方嘉宾包括国家部委领导和央企主要领导、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领导,中方专家团队成员等。

  论坛期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和蔡甸区还将举行中法友谊大桥通过仪式,与武汉地铁集团签约轨道交通蔡甸线,与中冶集团签订建设地铁和地下综合管廊的合作意向书,与建行湖北省分行、工行湖北省分行、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汉口银行签署共500亿元的授信协议,与平安财险、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一批企业签署建立华中分支机构和区域总部的协议,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金融机构也都纷纷表达了融资意愿。

  开放创新 引领未来

  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是中法两国元首见证签约、两国政府间合作的重大项目,是湖北省、武汉市探索生态环保、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也是武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更是蔡甸区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生态城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昨日,中共蔡甸区委书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主任刘子清就生态城发展接受媒体专访。

  打造百年经典示范之城

  问:中法生态城规划编制中,融合了全球特别是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哪些方面可为现代城市建设做示范?

  刘子清:我们将按照国际视野、百年经典、非冲击建设、零污染排放、原生态风貌、后现代文明的要求,全域规划,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城城对接。

  创新规划理念。融合全球特别是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领域先进技术和经验,注重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等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环保示范和产业创新,瞄准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目标,按照既能示范领先又能复制推广的原则,制定生态城指标体系,形成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

  构筑创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以现有32平方公里区域为核心,将规划研究范围拓展至62平方公里,将规划控制范围覆盖周边120平方公里,形成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三区同心”的空间结构。打破封闭空间的产业布局传统思维,规划建设中法科技谷、中法生态产业园。规划可达性的步行空间,混合性的街区功能,均衡的商业空间,以及宜人的街区尺度,推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打造创新创业首选之城

  问:中法生态城位于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中间,周围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密集,如何保持生态城独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不被周围产业同化?

  刘子清:我们将把产业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城。

  明晰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健康医疗、节能环保、信息电商、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总部和研发基地、健康服务中心、高端智能制造园区、生态旅游和运动休闲湿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未来的生态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低于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55%,成为大武汉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崛起一座充满活力、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新城。

  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探索建立“自由创新区”,努力实现国内外人才自由流动、技术自由转化、资本自由融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采用“民办官助”模式,吸引国内外领军企业、大学院所、创新团队等各类主体在生态城集聚。

  优化创新环境。用最宽松的环境、最包容的胸怀、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大力培育引进集聚创新创业者和创业投资人,作为“城市合伙人”,结成“奋斗共同体”,铸就城市创新脊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用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延伸创新链、人才链。将生态城建设成为“人才高地”、“资本洼地”。

  打造包容和谐开放之城

  问:除了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经验,中法生态城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的优势,建成国际一流的世界之城?

  刘子清:我们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中西方文化交融,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争取纳入武汉自贸区申报范围。加大世界500强企业引进力度,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真正融入到国际经济产业链条中。

  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今天竣工通车的中法友谊大桥,直达汉新欧武汉中心站,是机场三通道的枢纽工程。拓展招商国际化视野,设立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的驻外招商联络处。大力实施外籍人士“家在生态城”工程,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商务环境、人文环境。

  推进中西方文化交融。持续举办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和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建成论坛永久性会址。通过举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和文化体育盛会,打造后官湖休闲运动健身圈。大力引进法国时尚产业和时尚元素,促进法兰西浪漫文化与知音文化交融,共同创造中西相融的城市文化。

  打造宜居宜游幸福之城

  问:注重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等生态环境技术的中法生态城,如何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刘子清:我们将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打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态城的吸引力。

  优化生态环境。充分尊重生态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预留足够生态空间,营造多样化栖息环境。打造“街头公园、林水廊道、综合公园”,构建层级分明、功能健全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形成山水交融、城林辉映的城市印象,生态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5%,绿色建筑比例100%。

  创新生态保护思路。树立“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生态湿地、休闲运动基地等,开发城市休闲旅游、娱乐运动及游览等功能,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相协调。集“生态保护、湖泊修复、休闲游憩、旅游经济”等功能于一体、全长110公里的环后官湖绿道已全线贯通,成为生态城的“国际名片”。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城市监测和管理体系。以市民和企业为中心,提供线下线上智能化、平台化服务,推动政府“端菜”向企业、市民、创新创业者“点菜”转变。按照标准化、清单化要求,制定惠民惠企政策,实现民商政一家亲。

 

  图为:中法友谊大桥

 

  图为:知音湖大道

 

  图为:后官湖湿地公园

  图为:沉湖国际湿地

  图为:嵩阳寺

  图为:九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