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鄂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六成以上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发布时间:2016-08-01 16:23:20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雷闯 廖志慧 林建伟

【编者按】

扩大和促进民间投资,是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切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在整体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湖北民间投资接力政府投资,逐步成为投资主体,总量占全省投资的六成以上,成为支撑湖北投资增长的稳定器。

但是今年以来,湖北民间投资增速出现较大下滑。民间投资为何下滑?如何激活民间投资?外省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本报推出《激活民间投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与全国一样,湖北民间投资增速遭遇下滑,令人忧心。

上半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35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我省完成民间投资8899.42亿元,同比仅增长1.4%。

民间投资的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5.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投资增速11.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平均增速1.4个、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为63%,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

我省民间投资体量大、但增速降低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

民间投资增速为何下滑?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一问:为何下滑

——成本负担高,难享同等国民待遇

经济下行压力,让有的民营企业日子难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介绍,湖北60%的民间资本集中在钢铁、水泥、石化、汽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制造领域,“产业层次偏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转型艰难。”

省工商联二季度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民企投资遭遇四大难题:人工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产品需求减少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工业产成品价格持续走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成本持续上升,犹如两座大山,双重挤压着民营企业的利润。

省工商联相关人士表示,评选2015年湖北民企100强时,首次将入围门槛下调,营收额仅为15.8亿元。而2015年中国民企100强入围门槛为营收98亿元,差距甚大。

在该人士看来,湖北民间投资下滑的幅度高于全国水平,主要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

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959.73亿元,增长4.3%,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除武汉市保持量价齐增外,省内其他35个设市城市量增价滞,44个县城量价齐跌,12个县市(区)库存消化期超过36个月,沉淀了大量民间资本。

制造业投资下滑,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量同比减少1.8%。“既有主动宏观调控的原因,主动化解产能过剩、化解节能减排压力,也是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客观反映。”叶青说。

除此之外,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朱为群还认为,养老、医疗、教育、公共事业等新经济领域,存在着“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现象,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导致信心不足“不愿投”、竞争力不强“不会投”、资金紧张“不能投”、政策不落地“不敢投”。

传统垄断也限制了民间投资的领域,部分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同等国民待遇。虽然民间投资领域大为拓展,但历史形成的一些传统垄断和半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如电力、铁路、民航、通信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方面,民营企业参与仍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在城建、农林水利、社会发展等基础领域,目前尚未完全实现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分类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不完善,民间资本参与热情不高。

融资渠道单一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民营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难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

据统计,1月至4月,我省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占比达76.4%,国内贷款占10.7%,国家预算资金仅占0.7%。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融资环境总体宽松,但银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

二问:钱去哪儿了

——有的投向新经济,有的投向海外

民间投资增速回落,钱去哪儿了?

新经济。上半年,我省电商交易额增长27%,互联网企业数量增长4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文体、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备受民资青睐。从事半导体的襄阳台基股份今年投资3亿元,进军影视行业;爱帝服饰投资1亿多元用于购买全球最先进的服装智能化生产线。

新产业。上半年,工业制造领域民企投资最多的是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产品。如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工业机器人增长31.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增长近50%。京山轻机投资8亿元,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格林美、骆驼股份纷纷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

新市场。部分民企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上半年,我省境外投资新备案企业58家(98%以上是民企),实际完成对外投资7.5亿美元,增长1.5倍,投向美国、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产业覆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农业等多个领域。

人福医药出资5.5亿美元收购美国医药企业Phar-ma公司,是我省上半年最大一笔海外投资。公司董事长王学海表示,他们在美研发药品超过百个,今年有望成为美国最大软胶囊供应商。

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华新水泥在塔吉克斯坦新建工厂,每吨水泥售价是国内2倍-3倍。今年5月,公司又在塔吉克斯坦建成了第二条生产线。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国际经济不景气,企业收购成本低,鄂企“走出去”或实现产能合作,或获取高端技术,有利于自身转型。但同时,资本“外流”也影响了国内投资。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也表示,全国资本“走出去”增幅超过58%,有企业内生发展需求,也有外部环境影响,政府要加强对民企引导,同时要创造更加开放、透明、公平、友好的国内投资环境。

三问:信心从何来

——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民企不敢投、不愿投,主要是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一方面传统产业不好做,另一方面新兴领域打不进。”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不少民企宁愿持币观望,也不敢轻易投资。

来自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企业活期存款增加178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7倍。这说明,部分企业尤其是民企对投资信心不足,加快资金使用的意愿不强,尚在观望等待,很多信贷资金尚未及时用于投资。

武汉一家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0亿元,公司原计划今年在全省建4个工厂,但因经济不景气,目前只开工了一家工厂。“应该看到,我省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民营经济投资的回落具有阶段性、结构性。”在经济专家看来,湖北正处于产业调整阵痛期,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应客观、冷静看待。增速虽然回落了,但投资结构在改善。

去年参加中博会的贵州省湖北商会,计划在京山投资数十亿元打造现代化影视基地和旅游中心。今年上半年,商会积极推动协议落地,通过半年努力,项目现已启动。

格林美今年在荆门、武汉、仙桃加大对新能源电池材料、废旧汽车拆解的投入,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6月,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武汉城市圈城市矿产资源大市场建成,将全面改善仙桃等地废旧汽车及零部件拆解、加工散乱脏的格局,力争5年-10年,打造中部最大的废旧汽车及零部件处理交易中心。“我省正抓紧出台意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