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春运前夕,位于武汉火车站东侧约2.5公里处的武汉动车段,每晚都停满了前来“体检”的列车。 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摄
检查车轮
检查车底
检查车身
清洗、检修完毕后,动车开往存车场
“黑匣子”记录动车运行状态
4日晚7时许,记者驱车沿着青山区青王公路往花山方向前行。四周渐渐陷入黑暗,只有东湖畔的一片厂房灯火辉煌,这里就是武汉动车段。
验过特别通行证并经过安检,记者进入一座巨大的建筑——动车运用车间。它高10余米,南北长500多米,里面排列着10条检修线,轨道下有沟槽。几条检修线上停着动车,静静等待检修。
“动车进库后,我们首先会到司机室,将系统中的数据拷贝到电脑上,进行数据分析。”动车运用车间工长王垚嵩说,动车上的数据储存设备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记录着动车的运行状态。
车间一侧的检修线铁轨下,铺着车轮踏面诊断装置。当动车组以10公里以下的时速驶过时,它们可自动收集车轮数据,如磨损情况、是否变形、有无擦伤等,再由电脑进行分析。
武汉动车段具备CRH380、CRH2A等多种动车组车型的检修能力。据介绍,以CRH2A型为例,每运行48小时或4000公里,就必须进行一次一级检修;运行3万公里或30天,进行一次专项检修,称为二级修;之后还有三、四、五级修。
“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动车组检修时间。其中晚10点到次日凌晨4点是检修高峰,几乎所有检修线都会停满动车。”武汉动车段人士说,一列动车检修完毕,通常需要2个多小时。
每天晚上,奔驰了一天的动车组陆续回站。它们去了哪里?在何处过夜?
武汉火车站东侧约2.5公里处,一片如工厂般高大的厂房建筑,分布在2100多亩土地上。这里便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高速列车检修基地——武汉动车段。
动车组被称为“没有翅膀的飞机”,平稳、舒适、快捷,其检修过程也像维护飞机一样严格。本月13日,2017年春运将拉开大幕。4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武汉动车段,零距离探访“陆地航班”通宵达旦接受检修的过程。
摄像手电筒可追溯检修过程
记者采访时,一群穿着工装、戴着帽子的年轻人陆续走进车间。他们就是“动车医生”,个个精通“望闻问切”。
“这里相当于医院的手术台,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地沟,用于检查车底;第二层为中间平台,用于检查车厢;第三层用于检查车顶。”地勤机械师刘明说,“走!先上车顶检查。”
上车顶前需要刷卡。记者跟随刘明,通过钢结构廊道登上车顶,再经由宽约半尺的防滑线,来到受电弓旁。这是列车的受电装置,上面的绝缘子不能留有污渍,否则容易出现污闪。
“我再带你到车底看看。”从车顶下来后,刘明边说边弯腰钻进地沟。
地沟高约1.6米,在里面行走时得弯着腰。记者看到,动车底部的各种零部件上,画着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
“这些标记可不是随便画的。”刘明说,动车的每一项检修,必须有两道以上复查,以防出现漏检。每道检修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便于确定责任。
检修时,每位地勤机械师都手持一个带摄像功能的手电筒。刘明介绍,这是为了追溯检修过程,看有没有漏检某个部件、故障处理是否到位等。
例如,一列动车上需要检查的螺丝达数千个,每个螺丝都有防松标识,一旦移位,就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最后是车厢检查,主要看卫生间、座椅、行李架等设施是否损坏。每天,检修班组一共要检查万余个座椅、5000余件旅客服务设施。
“检修时,我们需要不停地走动,上一晚上班,每个人相当于步行13公里。”刘明说,武汉动车段的检修班组共有近百人,几乎都是年轻人,不少家在外地。由于越是节假日就越忙,春运期间的工作量会增加一半,他们很少回家过节。
雾霾天里动车天天要“洗澡”
动车组长距离高速运行,白色的车身容易弄脏。特别是近期不少地区雾霾严重,车身附着的污渍更多,因此,动车组进入运用车间检修前,必须先“洗澡”。
在动车洗车库,记者看到,几对铁轨的两侧,各立着10余根绿色的刷子,每根刷子高约5米。动车组缓缓驶过时,水龙同时从两旁喷出,刷子不停地转动擦洗。经过这一阶段后,车身重新变得光洁如新。
“平时,机洗完一组8节车厢的标准列,需要10多分钟,耗水约一吨。有大雪或雾霾时,车身更脏一些,‘洗澡’时间会长几分钟。”一位洗车人员介绍,这里使用的“洗澡水”里,加入了特殊的“沐浴露”,而且还会按照季节更换。机洗后,他们还会对车头等难以清洗的部位进行四遍人工清洗,一列重联编组的列车,清洗完毕大约需要30分钟。
洗完澡、检修完后,这些动车组会开到存车场,将检修轨道让给后续入库的动车组。存车场离武汉火车站约一公里,可同时存放近百列动车组。由于新开动车线路、车次越来越多,存车场正在进行扩容施工。
5日凌晨1时许,室外气温降至零度左右。记者看到,存车场里的所有动车都处于热车状态,给车上设备和系统保温,防止水箱、水管冻裂,静等清晨时分安全上线运行。
(作者: 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