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宋日晟的店连一双袜子都没外出去,“连路边零售都不如”,宋日晟一时间感到了生活的压力,“有过动摇,但就是觉得不甘心吧,一切才刚刚开始,咬咬牙再看看。”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又忐忑的度过了两个月,园区的优惠政策也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经过又两个月的苦干,他的电商店铺终于走上了正轨。
吉林省某制造企业的模具制造设 刘超/摄
“现在一天能卖10大箱了,一箱有200打袜子,虽然还比较小,但总归是个好的开始。”当光明网记者问他未来的发展目标时,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还没想那么远,当然是规模越大越好,1个亿?好好干的话能实现吧。”
“我们给入驻园区的创业者的条件是第一年不收租金,第二年只收一半的租金,减轻他们的发展初期的成长阻力。”东北袜业园区的负责人田中君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的创业者一年能卖300多万双袜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来到这里开始自己的奋斗生涯。
相比人口外流,人才的流动与一个地区的发展影响更显著,事实上,人才外流不只是东北一个地方的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多数中小城市中:人才在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集聚。有数据统计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希望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生活,近三成的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而愿意去三线城市的人不到一成,因此网上戏称这种现象为:“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幢房。”
而现在,看到了小城“机遇”的年轻人们,对大城市显然已不那么迷信。“的确有很多人想去北京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试试,但是我觉得但凡家里这边有点机会,大家还都是愿意回来的,条件允许的话,有谁不想回家呢?”宋日晟感慨到。
(作者:陈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