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刘刚
这是一家67岁的老牌国企。
资历之耀眼从几个数据可窥一斑:曾是湖北乃至中南五省农副产品进出口的“扛把子”,首趟供港澳鲜活物资751次快运专列从该集团始发;鼎盛时期,在全球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集团共有职工4000多人。
然而,近30年里,这家老牌国企几经沉浮,险些倒闭,又挣扎着活了下来。
2016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利润达3610万元,在亏损12年后,终于逆袭。
养猪,让他们活了下来
思考一 认清比较优势,才能寻找改革突破口
第一次危机的端倪出现在1995年。那是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的鼎盛时期,年利润3亿元,人人都以为光景会一直持续。
没想到,集团遭遇商业诈骗,负债4亿元。官司虽然打赢了,钱却没讨回来,集团还因此上了银行授信黑名单。
1997年,更大的挑战来了——外贸体制改革,大批民营企业开始做外贸。
没了政策保护,又缺乏市场竞争经验,内忧外困之下,该集团开始走下坡路。“1997年是外贸行业的洗牌年,当年,全省30多家国字头的进出口企业被市场淘汰,只剩我们一家勉强活了下来。”该集团总经理周勇说。
市场无情,如何生存?
他们瞄准了畜禽养殖。养殖业对常年做进出口生意的他们而言,是向上延伸产业链。“我们有销售渠道和网络,缺的是高品质产品。”认清比较优势后,他们开始一手做外贸,一手做养殖。
在配种环节,他们成立育种场,打造了3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在饲料环节,与台湾安佑公司合作,打造自己的饲料品牌。
优质产品受到市场认可,该集团成为全省唯一具有活体供港资质的公司。鼎盛时期,港澳市场上4枚鸡蛋中,有一枚来自于该公司。
这些养殖基地,支撑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工资涨了七八倍,养殖效率达到史上最高
思考二 改革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活是活了下来,日子却并不好过。2014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基地利润减少,加上一直在投资建设养殖基地,集团依然在亏损。
怎么办?继续改革!
作为非标准化生产,养殖业的效率与一线员工的操作密不可分。提高员工积极性,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薪酬制度改革,成为核心。
浠水长流牧业有限公司配种员李秋炎说起这次改革,眉飞色舞:“2016年,公司开始用新的考核制度,每个月设定完成胎数和健仔数(母猪一胎产子中,除去死胎和发育不完全胎之外,体重超过800克的为健仔,低于800克为弱仔)的基数,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健仔数每超过0.1%,奖励100元;超过达到0.2%的,每0.1%奖励400元。去年,我的收入一共72000多元,2015年才50000多元,今年我再努把力,争取过10万元。”
不仅是李秋炎,从高管到一线员工,集团员工的努力都在薪酬上有所体现。有的职工收入翻了七八倍,最多的翻了10倍。
薪酬改革大大激发了员工积极性。2016年,该公司全群育成率达89.74%,为集团历史最高水准。
四大板块,培育核心竞争力
思考三 居安思危,改革不停步
经历起起伏伏,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负责人说,他们最深的体会是,居安思危,改革永不止步。“保持原有优势,借助鄂旅投总部力量,布局多点发力,拓展核心竞争力。”周勇说。目前,该集团正逐步形成生态农业、贸易经营、现代物流和股权投资四大板块。
传统优势做精,新兴板块做稳。
该集团控股的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生态农业板块的核心企业,是我省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生猪养殖企业,去年实现利润总额5903.76万元。他们还在生态农业板块逐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计划在2020年前,形成一条从配种、养殖、屠宰、加工、上餐桌的全产业链。
借助60年来良好口碑,持续做大贸易板块。去年,贸易板块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创造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成绩。
新兴板块上,他们建成了武汉金宇综合保税物流园,正在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新的增长点。
(作者: 编辑: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