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放弃“孤岛式”生存 湖北如何抢滩新制造领域?

发布时间:2017-12-21 08:48:2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智能制造、互联工厂、人工智能……新制造炙手可热,成为诸多省份、众多企业争相涌入的新领域。

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90%的湖北,如何在这场竞争中,迎风而上、抢占先机?

放弃“孤岛式”生存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新概念的制造过程,正在消解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创意更天马行空、模具更无边界、产品更具辨识度。“乱花渐入迷人眼”,面对众多新概念,不少企业还有些恍惚,不知所措。“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的。中小企业要放弃‘孤岛式’生存的想法,本着共赢的原则汇入制造新潮流,才能成为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受益者。”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建议,中小型企业可以和大企业融合,更大的经济体量也可以通过在整个大的市场当中去寻求一些合作,来丰富发展自己的经济能力。

智能制造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一轮竞争中,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积累未来的领先优势。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飞跃,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比如张开臂膀拥抱互联网,当制造业产业链的上下游都“上网”后,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将日益网络化、实时化。

以变应变。

在武汉爱帝集团,过去4个人围着裁床1个多小时才能裁出1千件裁片,手工的误差还会造成布料的浪费。现在,依靠数字化信息系统,设计师的图纸数据,很快从工艺室传送到车间,同样的工作量只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长飞公司在光纤自动包装流水线、信息集中管理系统等方面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埋头研发,长飞设计制造了全新的“缠绕膜式光纤自动包装流水线”,单盘光纤包装时间由人工操作的3分钟减少至不到40秒,单台包装机可替换6至8名操作人员。同时,包装质量大为提高,包装成本降低约20%。

制造业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依托。叶学平说,湖北制造业底盘大、基础好,产业链较完整,科教资源富集,但当前湖北在新制造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产业层次不高,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智能制造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突出。

“快反”能力成为命门

人人都是设计师,已经从杯子、T恤等小商品走向手机、家电等“大物件”。

作为消费者,你可以很任性。躺在床上就能用平板电脑定制自己喜欢的产品,轻轻一点,工厂里的智能设备就会为你运转。

这是典型的新制造标识。

消费者希望以优惠价格获得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工业企业带来诸多新挑战。“企业要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企业转型,提升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数据可视化和透明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容磊说,以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会成为将来制造的主流。

在专家们看来,新制造潮流中,生产正面临着生命周期缩短、种类丰富化等新的消费需求,这迫使企业必须练就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按需定制,这个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对整个制造业未来会发生很大的冲击,可能会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孙容磊提醒企业和制造业,一定要深刻领会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耐得住寂寞地在研发上投入,不断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痛点,找到一条用今天的科技不断地为人类解决各种痛点、让生活变得美好的路。

主动融合,拥抱新制造

“湖北制造企业要加快转型步伐,加速融合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领域,激发更多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省社科院叶学平建议,新制造时代,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比如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促进工业机器人规模应用;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推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

在华科大孙容磊看来,制造企业要学会开放和共享,尤其是撮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对接,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理论和企业的数据形成优势互补,衍生出更多新制造产品。

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在行动。今年初,省经信委发布《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十三五”发展规划》,瞄准七大突破口发力。“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高档数控机床及系统、机器人、智能光电子装备、智能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智能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医疗装备和智能制造核心基础设备等七大领域为重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育40家年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50家集成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参与全球智能制造的竞争与合作。

省经信委规划和技术改造处副处长冷承秋介绍,为了抢滩新制造,体制机制上,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创新环境上,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政策支持上,向智能制造装备及核心零部件研制等聚焦。“我省还将继续努力,加快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