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还在用遥控器开关空调?你已经OUT了。现在,智能空调的本事大着呢!它不仅能通过摄像头感知主人体温的变化,自动调节室温,还能充当家里的“管家”,一旦有陌生人闯入,实时向主人报告。
这不是科幻片的场景。在智能制造大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个性智能产品,在聪明的“工业大脑”指挥下,走进寻常百姓家。
“黑灯工厂”不是传说
拿起手机购买空调,从下单、生产、物流到收货,需要多久?
美的给出的答案是10天,并且还可缩短。
这得益于美的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改造的国内首条自动化空调外机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单条生产线人工作业岗位减少60%-70%。流水线上,平均每18秒,就有一台空调外机下线,产能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生产更高效、精准,产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这,还不是这条智能生产线最牛的地方。它充满“个性”,能同时生产10种不同的产品,传统的工业生产流程已经被颠覆。
目前,美的武汉工厂已建成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柔性生产线,钣金冲压生产线已实现无人化,就是业内常说的“黑灯生产”,空无一人,关灯运行。不久的将来,“黑灯工厂”将成为美的的“标配”。
有本事的生产线可不止这一条。在谷城,国家首批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三环锻造公司的智能生产线正在验收。
这条“聪明”的生产线由10台数控加工中心和3台机器人组成,装有许多传感器、扫描仪。它们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规格、尺寸进行扫描比对,实现自动检测并实时反馈,提升产品品质。全线无人自动化生产投产后,将年产转向节10万件,使产品合格率由99.95%提升到100%,每年可减少人力成本80余万元,新增出口创汇千万美元。
从开发设计到整车制造,装上“工业大脑”的三环集团,正甩掉“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方式。在该集团,利用PLM(产品全周期管理系统),不仅在设计、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共享,还可以异地协同。一个新的产品,只要数据齐全,设计过程可以从两三个月缩短至15天,还把一次性的试制差错率降低了30%。
工厂、车间、生产线,成为我省智能制造升级改造的主战场。从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8%,能源利用率提升了9.5%,研制周期比过去缩短了35%。
黑科技,激活“工业大脑”
智能制造,需要“工业大脑”的指挥。以重点领域、关键装备的技术研发为代表,我省“工业大脑”亮点多多。
纳米级薄膜材料,应用广泛。1纳米仅为1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如何检测薄膜的热特性,成为国际难题。
经过多年技术攻坚,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学者”缪向水教授团队,研发出我国首台光功率热分析仪,检测薄膜厚度可至5纳米。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公司掌握了机器人运动控制器、精密减速机、机器人本体和网络传感器等关键技术。该公司牵手湖北航特装备制造,共同开发轻合金重力铸造机器人自动化浇注生产线,以75万元的低成本战胜瑞士ABB公司120万元同类产品,打破国外“巨头”垄断。目前,两台机器人替代6至9名工人,已持续运行18个月,可实现浇注工件月产能12万件。
围绕生物医疗3D打印、金属3D打印这两大蓝海,“湖北力量”凸显。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张海鸥团队十年磨一剑,发明的“智能微铸锻”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铸锻一体化3D打印,可以打印出高性能金属锻件,颠覆了国外传统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装备。华科三维生产的3D打印机在航空、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打印出高质量的透气假肢、弹力仿生脚、脊柱矫形器等,打破国外生产商垄断,迫使对方降价。目前,该公司计划与同济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成立3D数字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完成的“大型金属零件高效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高精度金属零件激光3D打印装备,其成形效率高出同类装备20%—40%,有望解决航空航天复杂精密金属零件减重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四项基础能力,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湖北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省经信委人士介绍。
“湖北智造军团”走向世界
怀揣机器人产业梦想的湖北创业者不孤单。由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8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的“湖北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带领“湖北智造军团”走向全国和世界。
目前,该联盟已经汇聚了省内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商,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商,系统集成商,零部件集成商,产业服务商,认证及检测机构等单位,一条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雏形初现。
联盟在校企对接、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组织了多场会员互动活动;通过举办机器人技能大赛,发掘了一批专业人才。
这样的智能制造平台将越来越多。省经信委介绍,我省将着力推动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等创新资源的整合。在光电、遥感等领域,计划成立14个省级以上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行业,计划组建5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光纤传输设备等一批核心技术和基础装备方面,联合攻关,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
此外,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助力突破重大装备市场化初期的推广应用瓶颈。“以政府引导企业购买保险服务的方式激发了保险杠杆功能,以市场化方式降低了用户风险,实现了财政资金扶持效应的放大。”省经信委正在汇总“湖北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希望通过保险这一杠杆,让企业更放心、更大胆地用上自主创新的新装备。
各类创新平台,已经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成为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发展高地”和“战略要地”。
(作者: 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