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 夏帆
年龄: 32岁
职业: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课题组负责人
梦想: 患者不必切乳防癌
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万霞
亲人因癌去世,少年立志克癌
“15年后或许不必再切乳防癌了,女人在自家就能检测到最早期的乳癌。”昨天,在得知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预防乳癌双侧乳腺被切除后,32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夏帆认为其做法有些过。他说,试孕纸可以检测到女人是否怀孕,手持式的乳癌检测仪则可以检测到早期乳腺癌。前者已经实现,而后者或将在他手中变成现实。
“一旦有早期乳腺癌时,血液中有个小东西浓度会升高,我们的方法可以将这个小东西放大,很容易被发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两层小楼里,32岁的夏帆带领他的团队正在加紧攻关。他告诉记者,这个小东西其实就是microRNA,目前理论上可以从单细胞上发现,但是从单细胞到血液检测可能需要15年时间。也就是说,可能在15年后,女性可以在家里通过手持式的乳癌检测仪轻而易举检测到早期乳腺癌。他的这一成果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夏帆表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癌症第一杀手,死亡率最高。欧美发病率也高,但死亡率却持续下降,原因便是早期检测比中国好。
一个男人,怎么专门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发现问题呢?原来,夏帆的父亲便是外科医生,但是爷爷奶奶都是因为癌症而去世。在父亲影响下,和爷爷奶奶感情深厚的夏帆将制服癌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夏帆回忆,当年高考时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考取向往的湘雅医学院硕本连读,踩线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专业,入学成绩年级倒数第四,第一次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则是倒数第一。“当时确实有点紧张,只能迎难而上。”
那时,他常常是最先一个走进自习室,最后一个离开自习室,甚至在路灯下挑灯夜读,夏帆凭借自己的勤奋追赶着前面的同学。一年下来,夏帆的成绩开始大幅提升,位列总分第一,还选报了第二学位科技英语。“我记得很清楚,2003年3月8日我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夏帆说,自己的梦想从未破灭,靠的是一点一滴积累。
30余篇论文成就“学术超男”
今年2月至4月间,夏帆教授所率领的课题组在国际化学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上分别发表了研究论文,其中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的论文还被选为该期封面文章。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国际论文,靠的是什么?“归功于PI制,即学术带头人制或课题负责人制。”夏帆介绍,PI制是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科研组织模式,课题负责人是科研团队的核心,在人员招募、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管理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去年,夏帆从美国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目前,夏帆团队共有1名博士后、2名项目聘用科技工作者、3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和3名本科生。2012年以来,夏帆的科研团队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篇。而夏帆迄今为止已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论文30余篇,被同事们戏称为“学术超男”。
根叔洛杉矶机场慧眼识才
2003年夏帆从华中大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江雷教授(2009年当选为院士)。2008年至2012年,他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lan J.Heeger教授。
“没有根叔也许我回不了武汉。”夏帆透露,2011年底,李培根校长赴美引进人才,邀他回国。双方都想在圣地亚哥见个面,没想到那天雨特大,没办法他和李校长相约次日登机前见面聊聊。起飞前3小时,根叔和他在洛杉矶机场一咖啡厅碰了面。“足足谈了两小时,气氛很融洽,根叔希望我回去。”而他回国最大因素是母校情结和个人理想。
2012年6月,夏帆回到华中大化学与化工学院——自己当年求学的地方,很快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成为湖北省特聘专家,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如今,夏帆已经拥有独立的科研小楼,300平米的面积、16人的科研团队,这样的科研平台深深吸引了他。
记者手记
“要准确,不要大概”,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这是夏帆和团队成员说得最多的口头禅。治愈癌症,这个少年时的志向,如今已经和更多人的梦想结合在一起,夏帆心里的科学梦想就是普通人在家里能自己检测是否患上癌症。
工作中的夏帆。 记者杨佳峰 摄
(作者: 编辑:曹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