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记者亲自上阵体验外科缝合手术。
记者胡伟鸣 实习生沈雨果 摄
医生是如何缝合伤口的?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前天下午,记者在长江航运总医院观摩了一场年轻外科医生的缝合比赛,将截断的猪肠缝上,要确保肠道通畅还不能漏,最快的一组也要20分钟才能缝好。
现场体验缝猪肠
记者头上直冒汗
前天下午,记者在观摩时看到,医用缝针是弯钩形,类似鱼钩,缝线光滑坚韧,有白、灰、蓝几种颜色,方便与人体组织区分,一根长为70厘米。
记者“利用职业之便”,在长江航运总医院肛肠外科主任胡元祥的指导下,第一次尝试缝合猪肠。先用持针钳夹紧缝针底部,右手拇指、无名指伸进钳孔,食指中指将工具持稳,左手拿镊子将猪肠断面夹起,右手下针,针脚要落在断缘3-5毫米处。再把另一截猪肠断面穿好后,留出5厘米长线尾,就可以打结了。
打结手法和缝衣服一样,有的医生习惯使用手指,有的医生习惯使用工具。打结时控制针距是最难的,一针下去,很容易离边缘太近或太远,太近一打结就容易脱针,太远就会把伤口缝得窝成一团,缝了5针后,记者就感觉头上冒汗了。
若有一针没缝好
就会被“赶下”手术台
肠道要缝两层,一圈缝下来,一般缝20针左右,第二层缝合把第一层的线头包进去,这样才能保证肠道不漏。当天,最快一组两位年轻医生完成缝合,花了20分钟。
评点时,大外科副主任陈国学介绍,针距不一、线头剪得长短不齐,甚至漏针,这就不能当好外科医生。他说,实习医生在手术中,会在上级医生的监导下缝针,但只要一针不符合要求,可能就会被立刻要求下手术台。从练习到独自上手,至少要经过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同济医院骨科34岁的年轻医生聂铭博说,缝合技术好坏在外科医生最初的学习、执业阶段,他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做过一年多的实习医生,经常一个月要值六七个通宵班,那时经常要为外伤、骨伤患者缝合。如今的他,已经能完成5指断指再植手术,可以在显微镜下,又快又好地将血管、神经缝合起来。
一台心脏手术
要用几百根针线
缝合创口的讲究不少。同济医院骨科34岁的年轻医生聂铭博说,就拿皮肤伤口来说,刀砍、枪打的伤口,缝合时就不能缝得太紧,因为除了充分清创,还要把伤口留出空隙,利于引流,伤口不容易感染;而皮肤上的美容伤口,就要缝得又细又密,尽可能让疤痕不明显。
“上大学时,我买过猪肉、猪肝、猪腰子,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同济医院心肺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朱学海副教授说,一台心脏外科手术,缝合时需要运用十几种手法,几百根针线。他从大学三年级时,先从布上练习开始,再发展到缝肉、皮、神经组织,给大鼠、兔子做缝合。“不同器官的下针感觉完全不同,不练就没有感觉。”
记者肖娟 武叶 通讯员金静
(作者: 编辑: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