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刘露)近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一周内连续收入了3名狂犬病患者,其中年龄最小、年仅1岁9个月的男童叮叮(化名)于5月16日下午因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3月4日,跟爷爷奶奶一同喝喜酒的叮叮被突然窜出的狗扑面咬伤额头,流血后立即进行了简单的伤口处理,随即前往疾控部门接种狂犬疫苗,并按要求已接种3针。
5月14日,叮叮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15日,家长发现孩子汗多、涎多,16日开始面部惊恐、烦躁不安,当地医院诊断为狂犬病并建议转院,最终辗转来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16日下午2点多来院,随后出现呼吸窘迫、心跳骤停,经两个多小时的抢救,叮叮于16日下午5点多不幸去世。
来自随州43岁的邹某是一位爱心人士,专门收养流浪猫和流浪狗。4月14日,收养的一只流浪狗咬伤他的右手手指,出现流血。但他自恃经验丰富,未作任何处理。5月11日下午,他开始头痛、唾液增多,不停地吐口水,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恐光、精神萎靡,被诊断为狂犬病并于14日转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56岁的郝某,于3月31日右手小指被狗咬伤出血,村卫生院进行了简单的伤口冲洗及消毒,并未作其它处理。5月11日,情况出现异常被转入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对于幼童叮叮的死亡,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文丹宁深感伤痛。她介绍,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迄今为止,病死率达100%。
“对于狂犬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兽医与动物饲养员尤其易感。”文丹宁解释,人被病犬咬伤后发病率为15%-20%。被病兽咬伤后是否发病主要与咬伤部位(头、面、颈、手指处被咬伤后发病机会多)、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发病率高)、局部处理情况(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发病机会较少)、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者发病率低)、被咬伤者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发病机会多)等情况有关。
文丹宁提醒到,一旦被猫狗咬伤抓伤,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儿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或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作者:陈博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