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
机械猛兽眈眈相对
二战硝烟方散,冷战阴云又起。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挟华约、北约两大军事同盟,在全球对峙了数十年。其间,还爆发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无论在越南还是阿富汗,武器先进的一方依然需要投入大军与敌人反复搏杀。因此各大国的军事实力丝毫没有削弱。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军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军人数量较二战时有所下降,陆军比例逐渐降低,部队机械化程度在提高,坦克和装甲车辆更多了,空军的飞机也从二战时的靠数量取胜,转化为靠质量争先。随着战争模式的进化,军队更多需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使用力量,因而在现役军队中,作战部队比例在下降,文职、勤务等部队比例在上升。战略火箭部队作为新的兵种也占据了重要一席。
例如,前苏军在冷战末期,兵力约为400多万,包括陆军约200万、空军40多万、海军40多万、防空军60多万,战略火箭部队约30万,还有内务部队、边防军等。美军兵力则是300多万,其中陆军约占三分之一强,海军、空军各占四分之一,海军陆战队约占10%。美军在300万部队之外,还有100多万文职人员,包括国防部、科研机关和军事院校等,这些文职人员也是美国军队不可缺少的“软组织”。
前苏军为了保持在欧亚大陆的威慑力量,陆军装甲部队极为庞大,拥有坦克5万多辆,装甲车6万多辆,火炮5万门。美军为了他的全球战略,维持着包括10多艘航母在内的庞大海军。前苏军无法在水面与美军抗衡,就发展了超过百艘的庞大核潜艇部队牵制。两国各拥有万架规模的战斗机,从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斗机更换为喷气式战斗机,且不断更新换代,冷战末期达到三代。美苏两家还掌握“毁灭全人类”的核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兵力500多万,几乎全是陆军,陆军又以步兵为主,炮兵次之,坦克兵极少。朝鲜战争时达到600万以上。此后一度降到200多万,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又扩充至600万。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军多次精简,冷战末期全军约为320万,少于美苏。此时我陆军依然占部队最大头,但空军、海军、二炮以及机关、后勤、军事院校等部队也都有了相应比例,陆军普遍实现摩托化、机械化,海空军、二炮拥有核潜艇、第二代战斗机、洲际导弹等较先进的武器装备。
当代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