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自力克服技术难关
按照俄军工界人士的说法,早在1995年前,中国就已拿出国产武装直升机的初步方案,但离造出实体机还差得远。从工程学角度讲,要想开发出一架新型直升机,必须克服发动机、旋翼和变速机构的技术难关,而事实证明,中方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决定性突破。
直-10的总体设计称得上经典,起落架为后三点式,后轮为转向轮。机身中部两侧偏下方各有一个短翼,翼展4.3米,武器挂载于此。两名飞行员前后串列坐在机舱内,武器操纵员在前,飞行员在后,以确保后者的视野。通过座舱照片可以看出,每名飞行员都有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和相似的仪表盘,这说明直-10有两套操纵系统,武器员必要时也能客串驾驶员。在机体表面,直-10配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包括无线电、红外线和紫外线告警装置等,机身下部的两个红外诱饵弹发射器非常显眼;可以进一步确定的是,中国工程师在降低直升机红外辐射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发动机排气端安装了冷却系统。
搜索瞄准系统方面,中国工程师参考国外成熟产品,为直-10装备了目标获取指示/飞行员夜视系统(TADS/PNVS)。武器操纵员的隔间内有瞄准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电视摄像机和热成像仪等。另外,一部尺寸较小的观测系统被安装在机身高处,可以独立工作,能够帮助飞行员进行夜间飞行。飞行员专用头盔内也配有夜视镜。
直-10的固定武器仅有一门23毫米航炮,类似俄制AM-23航炮的仿制品,安置在机首转塔内,其余武器分布在两侧短翼下的四个挂架上。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空地-10(红箭-10)反坦克导弹,它配备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性能与美国AGM-114“海尔法”导弹接近,最大射程7~10公里,发射重量约45公斤,能击穿1400毫米厚的装甲,每架直-10最多挂载16枚。为应对复杂化的任务需求,直-10还可使用国产天燕-90近距空对空导弹和90毫米火箭发射巢。当然,如果需要长距离飞行,直-10也能腾出翼下空间,用于携带外挂油箱。
(作者: 编辑:李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