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从专守领土防御和北约集体防御部队转型成为国际干预力量的任务变化,德军探索出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训练之道——
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德军实战化训练
德国的军队建设,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战争实践,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使命任务的变化,德军走出一条颇具自身特色的实战化训练之路。
实行“委托式指挥”
强调“任务指挥法”,指挥官只向下级明确“行动时限、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对于下属如何编组力量,如何组织部队行动不过多干涉
赴海外执行任务的官兵,根据任务性质和行动目的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语言风俗、乡约民规、以及针对任务区地理环境的军事训练
由于德军在执行海外任务期间,部队较为分散,因此“任务指挥法”便成为其主要的指挥方式,要点就是指挥官在交待任务时,只向下级明确“行动时限、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等指标,对于下属如何编组力量,如何组织部队行动则不过多干涉,留给下级指挥官充分的指挥自由度,此法源于老毛奇的“委托式指挥”。这种指挥方式,对指挥官的全面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德国军官在提高个人军事素质和技能训练基础上,更要突出谋略和独立指挥能力的训练,他们通常以集体训练或个人自学的方式,对理解任务、三情(敌情、我情、战场环境)分析、计划制订、兵力部署与行动控制、与友军协同等内容进行训练。
此外,德军在赴海外执行任务前,还要根据任务性质和行动目的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习和掌握任务区的语言、政治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宗教种族情况;二是熟悉国际法、当地乡约民规等相关法律规定;三是针对任务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组织官兵在近似任务区的训练场地进行体能、武器装备操作、战法运用等方面的适应性训练。比如,索马里海域护航是德国海军的常态化任务,每次出发前,任务部队都要提前半年在各个训练点进行集中训练。随舰特种兵的训练时间更长,他们的任务周期为24个月,要用十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针对性训练和任务前准备。
(作者: 编辑: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