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屋顶小学”200多名学生将就读公办学校

发布时间:2012-09-23 06:28:56来源:SRC-13
    

 

屋顶的“操场”,学生们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他们即将走进公办学校就读。

 

学生们在简易的教室里上课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高家龙 摄影:记者魏铼

  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华安里社区,穿过繁忙而逼仄的小巷,200多名小学生栖身在一栋四层的居民楼里上课。没有操场,没有体育设施,学校的课间操和升国旗仪式,不得不在楼顶阳台举行。这所学校,便是被称作“屋顶小学”的武汉私立凌智小学。

  在简陋条件下维持运转了14年之久的“屋顶小学”,为一批又一批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教育机会。不过,由于办学条件难以达到标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9月21日,学校所在的武汉市江汉区作出书面决定:凌智小学停止办学,学生将就近分流到其他公办小学就读。为此,江汉区政府投入了100多万元,安排多台校车每天在6个地点接送学生,早上7点送到学校,下午5点送回家,学生乘坐校车全部免费。

  14年3次搬家,得到各界关爱

  9月21日上午,凌智小学五年级学生晓艳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上课。第二节课刚上完,学校来了十几个叔叔阿姨,有的穿着制服,有的拎着公文包。这个由江汉区教育、民政、消防、食品药品监督和社区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走进校长办公室,向学校负责人孙红枫送达了停止办学的书面通知。

  凌智小学是一所民办简易学校,招收的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父母多半在附近服装厂、建筑工地打工,由于附近没有公办学校,才送到这里就读。

  学校先后经历了三次搬家:1998年创办时校址在江汉区高家台,当时一楼是菜市场,二楼是教室,学生的活动场地在屋顶上;2008年9月,学校搬到了站北新村;去年8月,站北新村拆迁,学校搬到如今复兴五村华安里社区,部分学生与幼儿园共用一栋楼,今年9月,学校单独分出来,搬到另外一栋楼。

  目前的凌智小学租的是居民楼,四层楼安置着6个年级的200多名学生,每层楼两间教室、两间厕所,上面还有教师办公室和小卖部。

  几次搬迁,学校都是利用屋顶阳台升国旗和从事体育活动。2005年4月,《中国青年报》以《屋顶小学》为题对凌智小学进行了报道。当年10月19日,本报报道了凌智小学的故事,当时的省主要领导对本报报道作出批示,希望武汉市相关部门给予关心。武汉市相关领导带队到学校调研,并拿出具体措施改善其办学条件,同时要求积极扶持全市简易民办学校。

  作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个缩影,凌智小学得到社会各界关爱:武汉市教育局为学校配置了计算机房和电脑,维修教师办公室;江汉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学生进出通道畅通;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学校提供支教服务;有些单位还为学校捐助了图书、为孩子们提供爱心午餐……

  遭遇网上风波,学校停办了一学期

  去年11月份的一次网上风波,打乱了孙红枫的生活。

  当月,广州一家媒体再次关注凌智小学,一篇标题为《武汉惊现“屋顶小学”》的新闻在网络上转载,文中描述了学校的拥挤:“有些课室20多平方米,挤了30个学生。因为教室不够,有些课室5个学生挤在两张课桌上课。”

  “屋顶小学”再次引发关注,大批媒体记者也前来调查报道。对此,凌智小学负责人孙红枫有些微辞:“我们学校不是一直都这么挤,政府和教育部门也不是对我们不管不问,多年来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但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让公众对学校造成了误解。”

  今年2月,江汉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学校做说服工作,因学校办学条件太简陋,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他们建议停止办学。之后,学校近500名学生被分流到江汉区的两所公办小学:惠康里小学和邬家墩小学,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由政府派专车免费接送。

  学校停办了一个学期,今年9月,凌智小学又悄悄开学了。孙红枫称,有130多名分流的小学生来凌智小学报名,加上学校新招的,一共有200多名学生。她向江汉区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希望继续办学。

  可是,教学硬件不达标,是孙红枫难言的隐痛,她不是没有想过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操场。去年,她曾在附近找了一块闲置的地方,结果因为租用合同没被土地所有方批准,无法为学校提供操场,最后不了了之。

  江汉区有关人士说,作出停办的决定也是为孩子们的安全考虑,万一出了事故,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凌智小学所在的华安里社区人口密集,估计有十几万人,如此狭窄的空间,不论从消防还是卫生等方面考虑,都不适合在居民楼里办学校。

  学生就读公办校,政府派校车免费接送

  由于发展滞后,江汉区北片公办学校比较少,近年来江汉区大力实施“南校北移”,在北部兴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先后建成的大兴路小学分校等几所公办校,均已处于饱和状态。为了妥善安置凌智小学的学生,江汉区将把学生分流到位于前进一路的惠康里小学就读。

  华安里社区距离惠康里小学有十几站路,为此江汉区政府投入了100多万元,安排多台校车每天在6个地点接送学生,早上7点送到学校,下午5点送回家,学生乘坐校车不用交一分钱。此前,凌智小学部分老师也被安排到区内其它公办学校任教。江汉区教育局还表示,如果凌智小学的家长想自己安排孩子到其他合法学校就读,教育局将为其在办理转学手续方面提供方便。

  “我们工作都蛮忙,确实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在做建筑工的家长唐先生说,停办凌智小学分流学生,他没有意见,但他希望有关部门规范一下部分学校的收费,“有些公办小学学费是比这边少,但是每个月还有其他杂费,比如日托费、校服和春游等费用,加起来一学期大概要交将近两千元,比这里差不多贵一倍。”

  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江汉区教育局有关人士说,公立学校收费有的属于自愿性质(如春游等),家长其实可以选择不参加,不交费。如果家长发现学校有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可向教育部门投诉反馈。

  记者手记

  民办简易学校功劳不可否认

  对于呕心沥血创办的这所民办小学,孙红枫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它,如今被要求停办,她当然难以割舍。“我们年年都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这些年也没出过问题。”孙红枫有些不甘心。

  孙红枫的想法是,学校能够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消亡,因为她对学校和学生有着深深的感情。“我们希望能正常完成历史使命。”她希望有人能提供符合条件的校舍,让她能继续把学校办下去。

  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城市发展,武汉的民办简易学校数量在急剧减少,已经逐渐隐退。以江汉区为例,当初最高峰时,全区有约30所民办简易学校,目前仅存3所,在校生一千余人。江汉区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这些学校也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撤销,所有学生将被分流到公办学校就读。

  “民办简易学校是过渡时期的产物,在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定时期内弥补了公办教育资源的不足,值得充分肯定。”江汉区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汪建设说,随着城市发展,公办学校布点加快,这些学校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

  武汉市有14万多名学龄流动人口子女,他们被称为这个城市“流动的花朵”。近年来,随着武汉敞开怀抱,越来越多的“流动花朵”就读公办学校,目前已有超过九成的进城务工子弟在公办中小学读书,他们享受着“市民待遇”,也可以在汉参加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