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地大研究成果登《科学》杂志 高温致2.5亿年前生物灭绝

发布时间:2012-10-21 06:09:35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实习生邹倩、黄雨蒙、通讯员曹南燕)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造成了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物种消失。之后,早三叠世早期的死亡区竟长达500万年,为什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教授研究小组与英国、德国学者的合作研究首次揭示:当时海水表面温度高达40℃,陆地上可能高达50℃以上,致命高温致使生物难以生存。19日,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着名期刊《科学》上,第一作者为该校博士生孙亚东。

    过去,没有人敢想象古代的气候可以热到这种程度。直到现在,气候模型工作者仍然假设海平面温度不会超过30℃。

    约在2亿年前就已灭绝的海相微体生物牙形石,个体大小约为0.1毫米。通过牙形石标本中氧同位素的比值研究,可以恢复数亿年以前的古温度。

    地大研究小组从2007年开始,在位于贵州和广西的南盘江地区采集了两吨多的岩石样品,获得3.5万多枚牙形石标本。研究人员从中挑选出约1.5万枚个体,进行氧同位素的测定,构建了该地区早三叠世完整的温度变化曲线。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关于2.52亿年前至2.47亿年前温度变化的记录。

    据介绍,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前的地球上充满了植物和动物。之后的死亡区,赤道低纬度地区异常潮湿,但几乎没有生物生长:陆地上没有森林和动物,仅有一些灌木和蕨类;海洋里没有鱼和海洋爬行类,只有一些贝壳类生物。直到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气温逐渐降低,脊椎动物又逐渐回到赤道低纬度地区,在全球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