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杜巍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一个调控天然免疫的名为“CFLAR”的分子,可明显改善并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进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都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这一研究将有助于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
2 月21日,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IF=30.357)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这一重大原创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这也是该院李红良教授团队第二次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类型,目前国内有超过1.5亿该病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脂肪在肝脏中过量蓄积为主要特征,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及肝细胞损伤,并有较高风险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严重威胁国人健康。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对其发病具体机制仍缺乏了解,对应的治疗手段也收效甚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红良教授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对心血管和肝脏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他们经过长达八年的研究证实,一个名为“CFLAR”的分子,是机体天然免疫调控网络中的一员,它在调控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证实,“CFLAR”分子通过阻断一个名为“ASK1”的酶的激活,可明显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症发生、肝脏纤维化、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质堆积等一系列疾病过程。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证实,调控“CFLAR”分子后,实验动物已经出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得到明显改善并实现病情逆转。
专家认为,该研究是我国科学家在肝脏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又一世界性重大突破,对深入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全新认识,为开发专门的靶向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一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病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