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襄阳》剧照
荆楚网消息(见习记者安亚辉)10月26日,是李宏音到襄阳市歌舞剧团担任团长满六年的日子。回想起六年前的剧团,李宏音记忆犹新:“现在的丁字楼在当时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成了危房;剧团院子里所有的房子看上去像70年代破产企业的红砖房。”除了破落的环境外,剧团更面临着人心涣散、队伍老化等难题。
当时,36岁的李宏音接受组织安排,从襄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调任歌舞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接下了歌舞剧团这个烂摊子。从此,编制从公务员变成事业编,工资从3000降至1038元,生活也从规律的朝九晚五变为没日没夜奔波劳碌。明知如此,为何还要接受这个选择?李宏音说:“我从小在剧团长大,对这里有很深厚的感情;而且在文化局工作时,一直和剧团打交道,对这儿的情况也很了解。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个位置。”
上任前,李宏音就对剧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首先改变剧团的外在环境,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接着要大力引进人才。在他看来,虽然困难重重,但剧团的工作大有可为。然而,事情并不像李宏音想的那么容易。对于这个新来的年轻团长,一些有资历的演员持怀疑态度。
当时,李宏音几番周折从省里拿到了20万学生住宿楼建设专款。专款刚刚拨下,就有几位职工冲进他的办公室,责问他为何不把这笔钱用于增加员工工资。李宏音安抚了职工,心平气和地把这笔专款的性质、危房状况和他对剧团未来的发展构想讲给职工们听。当李宏音把工资单拿给大家看时,职工们吃惊地发现,团长的工资竟然比自己还低。一位职工感慨地说:“团长是真心为了团里的发展。以后谁要是再刁难他,就太不是人了!”
改善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可能一步到位。歌舞团副团长庾铭说,李团长来了以后,把剧团当作家一样,一点点争取资金,一件件的置办新物品,修补环境。六年来,他先后争取了100多万的资金,对原有的丁字楼、教室、排练厅、会议室、食堂等进行了全面维修改善,使这个破旧的院子焕然一新。
环境改善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建设。剧团除了几个中老年歌唱家外,几乎没有年轻人,一些在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也纷纷自找出路,离开了剧团。李宏音拿着团艺校的联络册,逐个打电话请人才。歌舞团编导科科长王晓毅就是李团长请回来的人才之一。
2006年底,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王晓毅接到李团长打来的电话,邀请他毕业后回团里。当时,四川歌舞团和湖南的一所高校都向他发出了工作邀请。向以前的同事打听后,王晓毅了解到李团长上任后剧团的变化,加上对剧团的感情,王晓毅决定回到襄阳歌舞剧团。“李团长特别重视对我们年轻人的培养,经常给我们提供到各地观摩演出的机会。我们有什么想法,他都很支持,创造条件帮我们实现。现在团里的年轻人都很积极,虽然很累,但觉得很幸福”。几年来,李宏音筹资70万元先后引进了近30名一线急需的年轻人才,使团里的演出教学队伍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李宏音不仅重视对剧团年轻人的培养,还非常尊重团里的老艺术家。为了让团里的老演员能有晋升正高的机会,他曾经跑到人事局主动“让贤”,放弃了晋升副高的机会。提起这件事,乔宏坤老师至今都觉得十分感动:“我们在团里奉献了几十年,老了图的就是理解和温暖。宏音的无私,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深受感动和温暖。所以团里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会不谈条件,全力以赴。”李宏音却说,“对老艺术家来说,职称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认可。我是非专业出身,又年轻,机会多得是。只要能让他们开心,我做什么牺牲都值得!”
经过几年的积累,歌舞团人才队伍日渐壮大。李宏音开始谋划着创作一部精品,让歌舞团重现昔日辉煌。2010年,他决定举全团之力,创作大型音舞诗画《踏歌襄阳》,,打造歌舞团和襄阳的艺术名片。为了这部剧,李宏音先后修改了十六次剧本,才最终定稿。经常熬夜,加上过度劳累,年纪轻轻的李宏音甚至累出了高血压。2011年1月,《踏歌襄阳》在襄阳剧院公演,累计有近六千人观看,一度引发了抢票热,在襄阳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李宏音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在刚刚结束的诸葛亮文化艺术节上,襄阳市歌舞团承担了开幕式上的所有文艺表演任务。李宏音带领他的团,每天排练十几个小时,熬夜、冒酷暑,用20天的时间干了三个月的活儿。开幕式上参加演出的160个演员,全部来自歌舞团。和六年前连组织一台完整的晚会都困难的情况比,襄阳歌舞剧团在李宏音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襄阳市政府为歌舞团在庞公新区批了100多亩地,用于建设新校区。最近,李宏音常常骑着自行车带着规划图,去新校址察看。新校区建成后,襄阳市艺术学校将比现在扩大十倍,成为艺校中的佼佼者。襄阳歌舞剧团将根据“一体两翼”(艺术生产为主体和本体,以艺术教育、产业经营为两翼)的发展模式,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服务襄阳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李宏音充满信心地说:“过不了几年,我这个团长将摆脱人人推脱的烫手山芋的称号,成为大有可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