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李娜亮相掀武汉方言风 00后武汉伢不会说武汉话

发布时间:2013-01-08 12:00:58来源:SRC-252

 

  5日,在WTA深圳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武汉姑娘李娜与捷克老将扎科帕洛娃狭路相逢,最终李娜夺得冠军,成就其职业生涯的“第7冠”。与此消息一起占据各大媒体体育新闻头条的还有娜姐汉味十足的一声吼:“能不能不说话!”

  娜姐每每亮相,总能掀起一股“武汉方言风”。然而,也许若干年后, “00后”武汉伢嘴里很难再说出字正腔圆的武汉话。

  武汉伢吃了武汉话的“弹子”

  听闻武汉市第八届小学生读书竞赛决赛的获奖名单将于近日揭晓,就读于汉口某小学的六年级女生萱萱(化名)心中生出一股伤感,“用妈妈的话说,叫做武汉伢吃了武汉话的‘弹子’。”

  萱萱的母亲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喜欢阅读,语文成绩一直较拔尖。两个月前,女儿参加了小学生读书竞赛预赛,一比完,女儿就大呼“不妙”。原来,有一题要求将丢面子、非常好、假把戏、高精尖等4个词语用武汉话来表达,结果女儿完全不会“翻译”,白白丢了4分。

  “换成武汉话就是掉底子、听了头、闹眼子、尖板眼唦,真是武汉人吃了武汉话的‘弹子’。”王女士说,她是武汉人,但老公是江苏人,一家人为了方便沟通,给孩子营造一个统一的语言环境,基本上都说普通话。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喜欢跟街坊们学说武汉话,还被她以“蛮丑”严肃地纠正过来了。

  “不会答这几道题的学生大有人在”, 江岸区学科带头人、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2011年最给力教师”,参与本届读书竞赛阅卷的一元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吕萍表示,涉及武汉方言的题型曾多次出现在往届读书竞赛中,以前是要求把武汉话翻译成普通话,比如:不中神、冇得、撮白、闹醒黄等,这次竞赛的试题要求把普通话翻译成武汉话,从理解层面提升到灵活应用层面。

  命题者的导向很明确,地域文化不能丢。

  家住武汉 英语比武汉话说得多

  你能听懂武汉方言吗?你习惯说武汉话吗?你对武汉话怎么看?连日来,记者针对以上若干问题对江岸、江汉、硚口等中心城区部分小学二至五年级的328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常住武汉超过3年,父母至少有一位是武汉人的有239人,超七成。这239名学生中,有126名学生平时在家讲武汉话,自认能说一口流利的武汉话;113名学生表示更习惯用普通话交流,超过四成;50余名学生直言不会说武汉话。

  “我爸妈都是地道的武汉人,奶奶也是武汉人,但我几乎一句武汉话都不会说。”北湖小学五(1)班学生小天说这话时表情有些复杂, “有一次,听到别人坐车连喊‘带一脚’,我以为那人腿怎么样了。”

  值得一说的是,记者了解到,有近六成的学生除了校内的英语课外,还在外参加英语培训班,用他们的话来讲,“英语说得比武汉话还多”。

  现场口测 学生答案啼笑皆非

  配合调查的328名小学生中,近九成学生表示能听懂武汉方言。但在随后的现场武汉方言口测中,不少武汉伢也成了“丈二和尚”。

  “谁知道武汉方言里的‘拐子’是什么意思?”

  “腿脚有残疾的人,就像铁拐李。”“坏人!”“舅舅!”“姐夫!” “哥哥!”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认为是“铁拐李”的最多。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问到“板沙”作何解时,不止一个武汉伢告诉记者是“炒板栗的”。

  调查中,近七成小学生表示喜欢武汉话,认为武汉话很风趣、很爽快、很生活化,不喜欢武汉话的学生认为武汉话中骂人的用语较多,听起来很粗俗。

  传承武汉话:去粕存真

  “现在能讲一口地道汉腔的伢们越来越少了。”市百优班主任、北湖小学语文教师周艳说,上一届学生中还有人在写作文时用武汉方言表达,比如:过早、跶了一跤,有的不会写方言甚至用汉语拼音代替,但这一届学生几乎没涉及过方言。

  周艳认为,随着普通话的深入推广,许多“70后”、“80后”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即使家长会说武汉话,但与孩子交流坚持用普通话。语言的传播在于运用,运用得少了自然就退化了。

  一元路小学高级教师吕萍认为,汉味方言中的许多特定词汇用普通话是无法准确地解其精妙的,这也证明了汉味方言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现实生活中,老师们常常遇到推广普通话与运用汉味方言的矛盾与尴尬。这使得传承汉味方言执行起来很不容易,我们不妨“去其糟粕,传其本真”,用这八个字作为我们解决这种尴尬的标准。

  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朱建颂认为,普通话有普通话的优势,武汉话有武汉话的精妙,“两话”之间并无矛盾,活学活用反而会令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