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湖北档案解密 武汉最早“国际班”张之洞想走后门被拒

发布时间:2013-06-10 06:55:18来源:SRC-13


   1931年武汉水灾,江汉关大楼周边像东方威尼斯(档案照片)

  荆楚网讯□文图/本报记者胡诚 通讯员董小明

  昨日是国际档案日,湖北档案馆邀请100名社会公众进馆参观,近距离接触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忆,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由此映入公众眼帘,让人们可以管窥历史长河中湖北发展的印迹。

  一张老照片 记录最早“国际班”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5年在美国举行的第25届世界童子军代表大会上,来自中国的13名童子军的合影。这些童子军戴着统一的斗笠帽,穿着统一的制服,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虽然稚气未脱,但个个英姿飒爽。这其中,有个年长的带队老师,就是来自武昌文华书院的国文教师严家麟。

  位于古城武昌粮道街的武昌文华书院(今湖北中医学院),最早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建校以来,历经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文华书院不仅是当时我国内地最早的新式学校,更是当时国内最早的“国际班”。

  十九世纪中叶,积贫积弱、国门渐开的中国兴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意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求强、求富。清政府邀请许多外国人帮着办洋务,其中包括兴办新式学校。也正是在这种热潮中,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1871年10月2日在武昌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

  书院创办初期类似于中国的私塾,教学内容一半是《四书》、《五经》,一半是《圣经》。后来,逐渐开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操、美术等现代课程。教科书全部使用美国原版教材,学校有大量外籍教师教学,中国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留学过欧美。

  上课的方式也是西式的,上课采用“双语”教学,外籍教师还创办英语剧社,排演英语名剧。由于当时文华书院突出的外语成绩,而社会上对外语人才需求倍增,以至于当时想进文华书院比现在进武汉外校还难,湖广总督张之洞当时想将他的孙子送进文华书院,但书院坚持入学必须先入教,张之洞犹豫再三,最后只得放弃。

  1911年,书院国文教师严家麟参照英美童子军的做法,在校内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初中生为主体的中国童子军,并迅速在全国普及。蒋介石还“自告奋勇”当上了童子军总司令,严家麟为军长,文华书院童子军还被编为中国童子军第一团。1935年,第二十五届世界童子军代表大会在美国举行,严家麟先生率全国选派的13名童子军代表赴美出席大会,受到各国代表的欢迎和重视。

  优质的教学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华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便有“同盟会”中的不少知名人物,如刘静庵、周苍柏、张纯一等。

  一枚红袖章 见证解放前夕护城运动

  一枚已经严重褪色的红色消防袖章,静静地躺在湖北档案馆的陈列柜中。

  这枚袖章上印有一条消防水龙带、两支消防火钩、两条消防梯子、十二顶消防头盔,以及盖在上头的篆体“汉口市公益联合会关防”印章。讲解员介绍,这枚袖章与武汉解放前夕的一场护城运动有关。

  1949年5月13日至15日,随着解放军挥师南下,盘踞在武汉城内的国民党军开始撤退。撤退时,国民党部队尽可能对城市设施进行破坏,汉口沿江一带的不少码头设施被敌人炸毁。为了阻止国民党军的进一步破坏,原先潜伏的地下党挺身而出,组织了一支群众“义勇消防队”,他们佩戴红袖章,手持棍棒等武器,展开了一场护城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义勇消防队员们分头守卫各个重要设施和厂房,防止敌人破坏,同时上街执勤,维持治安,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民主人士喻育之曾在其所著《从“和平运动”到武汉解放》一文中,对“义勇消防队”所起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套股票 见证武汉最早“国企改制”

  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保存完好的清朝末年汉冶萍公司的股票依然精美无比。

  这套汉冶萍公司股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因中间印有两条龙,又称老龙股票。只见股票为双面套色彩印,有“头等优先股票”(大龙股票)、“二等优先股票”(小龙股票)、“普通股票”三种。

  股票正面印有“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股本银元××元”、“光绪三十四年”等字样,还有盛宣怀等人的签字及印章。股票背面则为招股章程,规定“长年官息八厘,均于次年三月发给”等文字,还附有中英文对照的“本公司专集华股自办,不收外国人股份”等文字。

  这套珍贵的股票档案,记载了百年前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从官督商办到商办的演变过程,见证了武汉“国企改制”的历程。

  说到这套股票,就不能不提到张之洞。早在广东任督抚时,张之洞就准备办一家炼铁厂,甚至厂址、设备都选址和采购到位了,恰在这时,清廷因为要建卢汉铁路,将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从此开始了他的督鄂历史。跟随张之洞一道前往湖北任职的,还有原准备在广东建铁厂的高炉和铁矿石。最终,张之洞把铁厂建在了汉阳,开启了湖北现代工业。当时,汉阳铁厂是官办企业,纯粹的“国有企业”。后因投入过大,铁厂经营艰难。与张之洞私交较好的盛宣怀投奔张之洞后,张委任盛宣怀负责铁厂的改制工作,盛宣怀招募社会股本,开始官督商办阶段。

  盛宣怀任铁道部长后,要求全国建铁路所需钢铁都从汉阳铁厂采购,为铁厂带来滚滚生意。然而,随着产能扩大,煤炭却供应不上,于是张之洞、盛宣怀便奏请朝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解决了铁矿石和煤炭问题。同时,大量发行股票,吸引民资入股,至此,汉阳铁厂开始了改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