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文/记者文俊 图/记者严斯林 通讯员刘虹 刘莎莎
在诗坛,他以“愤怒诗人”的姿态出现,26岁便以《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获得全国首届新诗奖;在文坛,他历经十年潜心创作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又以全票通过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第一名;在书法界,他的书法不但受到藏家的追捧,赢得“南熊(召政)北贾(平凹)”的美誉,是中国作协出国访问的馈赠礼物,而且受到业界高度认可。
8月31日,著名作家、省文联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熊召政出席了《熊召政诗文书法展作品集》在省图书馆的开展仪式,并作了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题的演讲。展览现场,艺术家和参观市民汇聚,领略了“作家书法”的独特意境。
■展书法
“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为技术,二为境界。前者保证了法度的确立;后者则决定书法的艺术精神高度,它展示人的灵魂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它超越于技术之上,是决定书法品质中那一层形而上意义的更加重要的因素。”
以“爱好书法的童子功”探究书法的结构之美
纵观中国历史中书法的生成及发展,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这就是它生长于传统文人之中,依靠传统学问来滋养。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是探知中国人文精神的通衢,书法恰恰是在这些学问的蕴含之中,才滋长出那份隽永蕴藉的内涵,拥有了那份独特的被陈师曾称为“高尚意趣”的“文人气”。
熊召政坦言:“我从小爱好书法,所以我虽然没有书法的童子功,但我有爱好书法的童子功。这次书法展中,我有一幅扇面“做老实人”,写字首先要老老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下功夫。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我到了很多地方,在国外看它的招牌,它们的美不是英文字母的美,而是设计、构图的广告的美。中国的很多广告本身字就是一种美妙的沟通,这种结构之美也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
据悉,此次“熊召政诗文书法展”由省文化厅、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省图书馆、省书法家协会承办,所有作品内容及书法均为熊召政先生原创,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包括手札、扇面、四尺整张、四尺斗方、四尺条屏等形式,共82幅作品,其中,《湖北省图书馆新馆落成记》一文总计434字,手书16幅,近期将镌刻于省图书馆南门卧石;同时,其亲笔题写书名的部分精选图书也将以独特的书法载体一并展出,生动诠释图书与书法的巧妙融合。本次展览自8月31日至9月10日,读者可免费观赏展览作品全貌。
■论文化
“中华民族曾经用泥土和树叶征服了整个世界,直到18世纪,,全世界白银的百分之七十在中国,靠的就是泥土和树叶。泥土是陶瓷,树叶是蚕丝。国外的汉学家,只要真正研究进去了,就像吃了鸦片出不来了。我碰到的国外的汉学家,有一个扬州口音很浓,有一个说文言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缘自楚与鲁的文化对立
同日上午,熊召政在省图“长江讲坛”报告厅为嘉宾和听友主讲《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讲座与展览,口述与手书,理论与践行,精彩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熊召政认为中华民族是全世界屈指可数、最聪明的几个民族之一。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熊召政笑言:“在中国要当一个学者很难,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要学习,有的国家只有百年的历史,就很好学。”他认为传统文化广义上讲为“四风”即风气、风俗、风情、风尚、这“四风”规范我们的精神物质和生活。风气,风俗激荡而成风尚。风俗是文化恒定、传承的,风尚则是时代特有的文化创新。
熊召政推崇先秦文学和楚文化,并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在他眼中“周朝是几何学的、古典的;楚国是彩色学的,现代的。楚国、齐国创造了新文化,是当时“文化界”的牛仔。”对于“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熊召政的解释为:“为什么是楚狂人笑孔子,而不是别国人?因为楚文化和鲁文化是对立的。当时鲁国比齐国小,齐国比楚国小,当时楚国是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熊召政指出:“黄老之学来自于齐、庄骚之学来自楚,庄子说:既不做朽木也不做栋梁。这既是政治又是文学,既是智慧,又是知识。”
熊召政早期的书风,多受南帖的影响,秀润飘逸,不失灵动。近年来,广取北方碑石墓铭之长,润秀中又见厚穆和骨刚,以动取势,以虚取韵,多了一些雄强。
——杜爱民(知名作家)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