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梁晓声为本报题字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伍迪 郑晶晶 汪彤
你这厢优雅恬淡诵诗歌,我那厢书香袅袅说文化。昨日的刊博会上,书刊展销之外,还有各路文化名家来“热场”,书香的背景下,刊博会展馆俨然成了文坛大咖的舞台。5位文化名家先后上演签售会、读者见面会、诗歌朗诵会,让前来逛展的市民如鱼得水,在文化雅乐里畅游。
余秋雨临时开文化人“速成班”
不用读万卷书,不用行万里路,只用花半年时间就能成为文化人?上午10时30分,比原计划早到现场的余秋雨,抛开原本的主题“何谓文化”,临时开起文化人“速成班”,教读者如何成为好的文化人和学者。
“读万卷书,不如读几本好书。”刚下飞机没多久的余秋雨说,候机时,他身边好些人都在看手机。他自称从不用手机、电脑,写作也是纯手工。“你以为你占有了网络、占有了手机,实际上是它们占有了你。”他认为人们应该从大量信息中抽出身来,花时间看看文化大家推荐的好书,这比滥读书有效得多。也不用读万卷书,“古人形容一个人有文化,会说他‘学富五车’,但所谓的‘五车’其实是竹简,相当于现在薄薄的一本书,阅读量很小。那时没有文化垃圾,而且他们看完好书后会看看苍天、大地,思考人生。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也可以走向伟大。”
余秋雨教的第二招是“书桌上不要放第二本书”。比如你要读李白,就先把他所有的诗读一遍,研究他的代表作,把喜欢的李白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再花两个月把研究李白的书看一遍。这样,花上半年时间,你就不再只是李白的爱好者,可以说是专家了。
那么是不是谁都可以当研究李白的专家?余秋雨说,绝非如此。他传授的第三招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结构,应该试着寻找与自我心理结构相同的人和书,“寻找书就是寻找自己。世界上总有那么几本适合自己的书,只是有待你发现。”
梁晓声不再写知青只谈“原来”
昨日,著名作家梁晓声携新作《原来》、《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亮相刊博会,引起众多拥趸热捧,其中不少是头发花白的“老知青”。然而,以知青文学著名的他,却在现场声称“再也不写这个题材了”。
梁晓声说,自己最开始写知青文学,是为了给知青正名。他说,不少知青曾当过红卫兵,社会上一度有人管知青叫“狼孩儿”,他觉得自己不是,因为他自认为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于是提起笔来,先后写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知青》等,成为知青文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而今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知青文学封笔之作《返城年代》,“我最后再写一次,算是对那一代人情感上作个交代吧。”
不再写知青文学的梁晓声,今年出版了《中国人,你缺什么》和散文集《原来》。后者重点关注家庭生活的温情,母亲的逝、兄长的病、父亲的老、个人成长、家族记忆等,“我越来越变成一头多愁善感、经常思绪联翩的动物……对于我们人世间所怀有的那一份感情,非但未泯,反而加深。”
梁晓声那份认真的深情也感动了现场读者,他们排起长队等待签名。在湖北省作协展台前为《长江文艺好小说》助阵的省作协主席方方,也在签售会后前来看望了他,两人相谈甚欢。方方问起担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的梁晓声什么时候从学校退休,他回答:“我想退,还退不了!”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