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凭啥流芳?
诗书才子忠烈之士
颜之推去世118年后,其五世孙颜真卿在唐都长安出生。公元711年7月(睿宗景云二年),颜真卿3岁时,43岁、任太子文学的父亲英年早逝。颜真卿兄妹十人随母亲殷氏投靠舅父殷践猷。舅父早逝后,母亲又被迫带着孩子投奔时任吴县令的老父亲,颜真卿的外公。母亲殷氏也是陈郡名门望族。从伯曾祖殷开山,为初唐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家学家风互染。无论习文、学书、为人,颜真卿从小得父母、叔伯姑舅、还有长兄的真传,终身受益。颜真卿26岁进士及第。他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献出了生命。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八月二十七,55岁的颜真卿被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加阶金紫光禄大夫,充荆南节度使。颜真卿上《谢荆南节度使表》致谢并以江陵地位显要请辞。未就任,由卫伯玉代任,迁尚书右丞。颜真卿错过了与荆州的交集。
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颜真卿任吏部尚书。公元772年(大历七年)颜真卿最小亲弟颜允臧任江陵少尹。颜真卿在《颜勤礼碑》中亲撰亲书:”允臧,敦实有吏能,举县令,宰延昌,四为御史,充太尉郭子仪判官、江陵少尹、荆南行军司马。“颜真卿侄子之一”颀,江陵参军。颉,当阳主簿。“颜真卿(709-785年),曾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其书法就不用说了。
满门栋梁脱颖出
颜真卿曾主修颜氏家谱,据颜氏谱牒记载,颜氏一世祖系春秋末鲁国颜回,孔子著名弟子,安贫乐道,被尊为“复圣”。颜回第二十三世孙颜盛于东汉灵帝任青州、徐州刺史,关内侯,定居琅邪孝悌里。西晋时,成为望族。南朝宋时,孝悌里属临沂,故颜氏后裔均自称是“琅邪临沂人”。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晋室南渡。颜真卿十三世祖颜含时任琅邪王司马睿幕府参军,率家族南迁上元(今南京)。历九世约270年,成为江南大族。颜含官至光禄大夫,封西平县侯。曾侍奉卧病在床的哥哥十三年如一日,以孝悌闻名乡里,因称其原地为“孝悌里”,入选《晋书·孝友传》,其事迹也被干宝采入《搜神记》。
颜含曾孙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
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出生在江陵,后入关,定居京城长安。
颜延之侄颜腾之,“善草隶书,有风格”(《颜氏家庙碑》),受到梁武帝萧衍的推许。
颜腾之孙颜见远,“齐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事见《梁》、《齐》、《周书》。”——引自勤礼碑。
颜见远不满于梁武帝篡齐,在江陵绝食而死。颜见远之子颜协,博涉群书,工于草隶,荆楚间的碑碣,多为颜协所书,著作多卷。
颜协之子颜之推。颜之推兄颜之仪,“三岁能读《孝经》,其《荆州颂》深受梁元帝赞赏。北周宣帝崩,郑译等矫遗诏,以杨坚为丞相,辅少主。杨坚索要符玺,颜之仪拒不交出,正色回答:“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后被隋文帝誉为“见危授命,临大辑而不可夺”。
颜之推子颜思鲁,“博学善属文,尤工诂训”,曾任隋东宫学士等。思鲁之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俱为初唐俊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
颜真卿曾祖颜勤礼是史学家、书法家,“幼而朗悟,识量宏远,工于篆籀,尤精诂训,秘阁司经史籍多所刊定”(《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颜真卿祖父颜显甫,也早聪颖,善工篆隶草书,与内弟殷仲容(水墨画先驱)齐名。
颜真卿伯祖父昭甫之女颜真定,以才学被武则天选为女史。曾率两妹入朝为受酷吏诬害的叔父颜敬仲鸣冤,当庭割下左耳以明心迹。
昭甫之子颜元孙,精究诂训,尤善草隶。作《干禄字书》,被后世尊为正字学的始祖。颜元孙少时靠其舅父殷仲容抚育。
颜真卿父亲颜惟贞,幼年丧父,“家贫无纸笔,与兄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故特以草隶擅名。”(《颜氏家庙碑》)后为长安县尉。
颜真卿堂兄杲卿,曾任常山太守,与颜真卿联合抵挡叛军安禄山将李钦凑,城破被陷,东京遇害。其他五个哥哥,曜卿,工诗善草隶。旭卿,善草书,胤山令。茂曾,讷言敏行,颇工篆籀。允南,善草隶。真卿本人,举进士,校书郎,鲁郡公。
(作者: 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