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长江人艺转企改制突破屏障 1年超过去9年艺术生产量

发布时间:2013-11-12 06:54:02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张媛 实习生 何梦玲

  5日,儿童剧《闹闹与精灵》在孝感市文化路小学和后湖小学连演两场。这是长江人民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后,推出的首部儿童剧作品,几位年轻人,加班加点,通过3个月创作、排练和反复打磨,全省巡演空前成功。精彩的表演不仅感动了孩子,也让大人赞不绝口。“转企改制激活了艺术生产力,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在长江人艺院长夏晓华的眼里,《闹闹与精灵》的新气象展现的是“转变”的力量。

  改革引得活水来

  昨晚,长江人艺D8小剧场热火朝天,悬疑剧《我会在半夜之前回来》演员谢幕时,大批女观众们兴奋地大喊:“罗曦!罗曦!”“粉丝”们的热情,罗曦却显得有些不自在———进单位5年,他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一夜之间成了“腕儿”。

  很难想象的是,身兼制作人、导演、演员多重身份的罗曦,曾一度因很少演戏,长期呆在家中,一“玩”就是两个月,被家人误认为“下岗了”。“无论干多干少,月薪都在1000块左右,还不如呆在家里。”罗曦回忆起当时的境况。那会儿,还有不少需要养家糊口的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来接外面的演出活,赚些外快。

  变化始于两年前。作为湖北文化体制改革的单位,2011年11月,湖北省话剧院更名为长江人艺,事业单位由此转轨为企业。

  但如何培育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大“课题”。夏晓华说:“放下架子,甩开膀子找市场,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路。”

  “现在长江人艺D8小剧场和先锋剧场每周至少要演出五场,演出多了,收入自然增加了。”不过高兴之余,罗曦坦言,现在压力也变大了,因为竞争比以前更激烈。而这与长江人艺采取的全新生产形式制作人制息息相关。

  这个制度下,一部戏是一个项目,制作人就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演员与项目之间则产生了类似竞聘的关系。“以前院里会给每个人分配角色。现在不同了,你有能力你就上,如果演不好,随时有可能被换下来。”演员的演出收入则与其在舞台上的时间、角色轻重等直接挂钩。“有压力才有动力,大家都在‘较劲’,演戏、创作的积极性高了,形成了良性竞争。”

  有人玩笑说,人气聚了,财神也就来了。“自2011年底转企改制以来,剧院去年的经营性收入已超过前4年的总和。”夏晓华坦言,如今,两年过去,“全员聘用”、“全员营销”和“项目负责人”等新机制有效激活了长江人艺。

  探索中不断成长

  在“转企改制”改革过程中,由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活力也初步显现——

  主旋律话剧《信仰》全国巡演共200多场,2012年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和话剧届最高奖“金狮奖”;成功承办了全国话剧金狮奖颁奖盛典;小剧场话剧省内外商演应接不暇;融入3D、激光等高新光电技术的“新型工业题材——青春励志剧”也在创作中……

  “最明显的感受是,我们的演出门票卖得越来越好了,这说明演出市场正步入良性循环。”谈及目前演出状况,夏晓华较为满意。“今年,计划生产剧目13台,已经投放市场11台,是长江人艺转企改制前9年艺术生产量的总和。”

  发展无止境 奋斗不停歇。夏晓华表示,长江人艺开始琢磨核心业务、增长业务、种子业务这三层业务链的形成,尽快“开疆拓土”,在发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延伸“长江演艺号”品牌效应,每年固定举办演出季,加强商业模式构建,做大做强“长江演艺号”;创办了艺术培训中心;加盟省演艺集团成立了微观世界影视艺术公司;《“武昌记忆”——昙华林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商业合作计划书》正在修改完善……

  回顾改革经验时,夏晓华总结说,“改革共同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不分什么剧团,你形成企业之后,你的产品就成为商品了,你的商品有没有销路,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就是个关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