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经典儿歌传承断档 儿歌日里孩子无“歌”可唱

发布时间:2014-03-21 09:12:41来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太阳当空照,鸟儿对我笑”……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曾经伴随着无数孩子的成长。3月21日是第38个世界儿歌日,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对儿歌提不起兴趣,唱起流行歌曲来却是精神抖擞,记者调查了解到,商业市场的冲击正让当今孩子无好儿歌可唱。

  □见习记者张明凯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太阳当空照,鸟儿对我笑”……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儿歌,曾经伴随着无数孩子的成长。3月21日是第38个世界儿歌日,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对儿歌提不起兴趣,唱起流行歌曲来却是精神抖擞,记者调查了解到,商业市场的冲击正让当今孩子无好儿歌可唱。

  四岁小孩天天唱“倍爽”

  “天空飘来五个字儿 那都不是事……”春晚流行歌曲《倍儿爽》不但在成年人中传唱,连小孩子也能哼几句。家住邮电三分局宿舍的余女士的儿子硕硕今年四岁多,他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小朋友哼唱这首歌,回家也时常挂在嘴边。每次余女士问硕硕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新儿歌,他却总是唱《倍儿爽》《忐忑》《最炫民族风》等流行歌曲。“我小时候唱的《丢手绢》、《小燕子》他都不喜欢,电视里演什么,他就唱什么,还说再唱《小燕子》、《太阳当空照》会被小朋友们笑话的。”余女士说,孩子们都在唱流行歌曲,觉得流行歌曲比儿歌好听。

  在市区某幼儿园门口,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一位来接孙子的老人说:“我还是会教孙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儿歌。这些儿歌传唱了几十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不愿听不愿唱了呢?也许流行歌曲轻快的节奏小朋友接受起来更容易,但是不少歌曲中表达情爱的词句,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市民王先生则认为,孩子唱什么歌与环境有关。“孩子跟着电视上学唱流行歌曲,有的家长认为这是‘长见识’,也觉得孩子唱大人的歌很有趣,所以会夸奖,会鼓掌。这样一来,孩子就更喜欢唱了。”

  新儿歌拗口,传唱度不高

  记者在硕硕的幼儿园儿歌教材书上看到,虽然有很多新编儿歌,但是有些歌词编写得很拗口,小朋友很难记住,所以失去了兴趣。余女士说:“你看这首儿歌‘小小金鱼,摇摇尾巴,张开大嘴,吐出泡泡,一串一串,好像葡萄。’不上口不押韵,大人都记不住,更别说小孩子了。”

  市直机关幼儿园的音乐老师王老师表示,现在教材上的有些儿歌,旋律复杂,歌词拗口。像以前的歌曲“十个手指很神奇,能洗脸来能洗头”,歌词简单通俗易懂,小朋友能通过歌词明白手指的作用。现在的歌曲“大拇指是爸爸,能开汽车滴滴滴,食指是妈妈,能洗衣服很干净。”虽然与时俱进,但是小朋友在学习中却很难接受,年龄小的孩子不能理解歌词的含义。

  相比歌词拗口的新儿歌,一些歌词押韵的“灰色儿歌”却拥有很高的传唱度,例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这样的顺口溜反而受到很多小学生的喜欢。

  德州学院一位音乐老师表示,灰色儿歌节奏感强且能随口吟唱,在大龄儿童中很受欢迎。但其大多情绪消极,包含不健康信息,其流行会破坏儿歌健康发展的土壤。

  家长也要接触新儿歌

  据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的音乐老师王老师介绍,像《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经典儿歌不在目前的音乐教材中,现在的音乐教材更突出实用性,新儿歌会引导孩子养成互帮互助、热爱生活等好习惯。

  儿歌的断档会引起市民对儿歌的误解,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再听儿歌,印象中只有那几首经典歌曲。但是现在孩子们接触到很多的新儿歌大人们不了解,会误以为儿歌匮乏。“现在家长不听儿歌,印象中儿歌只有经典的那几首。但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新儿歌的内容很丰富,通过儿歌教会孩子们要饭前洗手、上下楼梯要安全的意识,像《小厨师忙啊忙》、《一只哈巴狗》等儿歌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喜爱。”王老师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会刻意地引导,让孩子们多接触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儿歌,而且还会主动进行一些旧儿歌的改编工作,尝试创作儿歌。尽量让新儿歌语言通俗,节奏活泼,让孩子们容易接受。

  解析》

  商业利益阻碍儿歌发展

  德州学院音乐学院的一位作曲老师表示,目前儿歌质量良莠不齐,发展越来越窄,很大的原因与商品市场有关。现在很多的词曲作者为追求商业回报,将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到了流行歌曲上,但流水线般的生产只能让流行歌曲短时间内拥有较高的传唱度,没有实际地深入生活了解孩子们的感受,导致现在没有经典的儿童歌曲出现。

  整个社会环境浮躁,也是孩子们喜爱流行歌的一个原因。这位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儿歌只有课堂上的时间,回到家中由于家长对新儿歌不熟悉,不能将孩子对儿歌的兴趣延续下去,导致孩子在对新儿歌的接受上有困难。相反,流行歌曲走在大街上能听到,回家打开电视机也能听到,不知不觉就扎根在孩子的脑海中。孩子接受流行歌曲的机会和时间远比儿歌来得多。

  而孩子们喜欢唱灰色童谣,多是想通过调侃的方式来消除内心的“烦、闷、累”。简单而粗暴地禁止孩子唱“灰色童谣”不如尝试着和他们多沟通,缓解心中压力,再进行慢慢引导。

  建议》

  创作要贴近生活,发展要走产业化

  优秀的儿歌肯定是经受了生活的锤炼,具有沉淀人心的文化价值。德州学院一位作曲老师认为,儿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应该将它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加以发展,国家应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给儿歌创作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要积极培育儿歌创作群体,争取新时期儿歌在量和质上都有大的突破。

  同时儿歌创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生活,要把握好儿童的心理,真正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做到对症下药。“许多经典的儿歌流传,是因为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应该对优秀儿歌传承。新儿歌的创作也应确保旋律优美、歌词浅显易懂,引导孩子健康发展。”